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4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探究微波降解EGCG方法制备EGC的效果,以EGC得率最大化为目标,探究微波降解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建立反映各参数间关系的二次多元方程模型。方法 本研究采用EGCG溶液为原料,运用微波加热降解EGCG制备EGC,通过梯度设置EGCG浓度、微波时长、微波强度三个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分析及最佳工艺组合验证实验,优化确定EGCG微波降解制备EGC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综合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得到的最佳微波降解参数为:EGCG浓度5mg/ml、微波时长3.5min、微波强度为400W,且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EGC得率(Y)与EGCG浓度(A)、微波时长(B)、微波强度(C)的二次多元方程模型:Y=59.52+8.38*A+5.38*B+3.53*C-4.04*AB+6.92*AC-9.19*BC-9.99A2+0.0786*B2-15.36*C2,模型中,EGC得率最高可达62.08%。对最佳微波降解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实验,EGC得率为63.40%,与模型预测值接近。结论 运用微波降解EGCG制备EGC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性高的优势,且EGC得率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2.
以五倍子为原料,单宁酶酶制剂为酶源,研究酶解温度、酶浓度、酶促反应时间以及酶促反应体系pH对单宁酶降解五倍子制备没食子酸得率的影响,再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单宁酶降解五倍子制备没食子酸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没食子酸得率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酶浓度、酶促反应时间、酶促反应体系pH以及酶解温度,最优工艺技术参数为酶浓度16.26 U/g,酶促反应时间5.88h,酶促反应体系pH 5.78,酶解温度40.70℃。在该参数条件下,没食子酸的得率为59.32%。  相似文献   
3.
王蓉  王彬  李敏  覃丽  肖文军 《食品与机械》2023,39(2):207-213
目的:探究适宜口感下的红茶冲泡上限及其技术参数。方法:以一芽二叶红茶为原料,将感官审评方法制备的茶汤梯度稀释并由50名志愿者品饮,在确定适宜口感浓度的基础上,以适宜口感下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质量浓度为考察指标,优化筛选红茶每次品饮冲泡的技术参数以及适宜口感下的冲泡次数。结果:红茶茶汤中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质量浓度分别为1.40,0.04,0.60 mg/mL时,具有适宜的品饮口感;第1次冲泡采用茶水比(m∶V)1∶100 (g/mL)、82℃纯水冲泡4.5 min,第2次冲泡采用茶水比(m∶V)1∶50 (g/mL)、86.0℃纯水冲泡3.5 min,两次所得的茶汤均具有适宜的品饮口感并达到适宜口感的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质量浓度;但第3次冲泡采用茶水比(m∶V)1∶50 (g/mL)、97.3℃纯水冲泡6.4 min后,所得茶汤口感过淡,同时水浸出物、茶黄素也未能达到适宜口感下的质量浓度要求。结论:适宜口感下的红茶品饮冲泡以冲泡2次...  相似文献   
4.
以茯苓水溶性糖的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先后通过酶法辅助提取的单因子实验、正交实验及验证实验研究了β-葡聚糖酶对茯苓水溶性糖的辅助提取效果,优化筛选了最优技术参数。结果表明,β-葡聚糖酶辅助提取茯苓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技术为:酶用量6.5%(酶/脱脂茯苓粉干重)、反应温度55℃、时间90min、pH5.5。在该参数条件下,茯苓水溶性糖的得率为13.31%,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与L-茶氨酸对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和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活性的体外协同作用。方法 设置不同浓度及组分,以0μg/mL实验组为对照,先后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最优组合验证实验,通过对ADH、ALDH活性的检测,确认EGCG、L-茶氨酸不同剂量的解酒效果并探究其最佳配比。结果 单因素实验中,样品质量浓度为200、300μg/mL实验组相较于0μg/mL浓度组,随着EGCG和L-茶氨酸的添加, ADH和ALDH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最优组合验证实验中,11组不同配比组合物对ADH和ALDH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协同组比单因素组激活效果要更好。其中,当配比组合物为7:3时, ADH、ALDH的活性最高。结论 EGCG、L-茶氨酸解酒组合物最佳配比为7:3时ADH与ALDH活性最高,研究结果为EGCG、L-茶氨酸组合物用于抗醉酒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成功造模肥胖及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高脂饲料为基础,以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比较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83.3 mg·kg?1·d?1)+L-茶氨酸(16.7 mg·kg?1·d?1)、EGCG(100 mg·kg?1·d?1)和L-茶氨酸(100 mg·kg?1·d?1)连续灌胃高脂饮食SPF级SD大...  相似文献   
7.
酸性染料比色法定量检测荷叶总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设计法,从荷叶生物碱的萃取振荡时间及萃取静置时间的筛选出发,通过对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pH值、体积以及溴甲酚绿体积等因子的研究,发现荷叶总生物碱在酸性染料比色法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6nm,萃取振荡时间为60s,萃取静置时间为150min;最佳测定条件为缓冲液pH值2.0,缓冲液体积0.5mL,溴甲酚绿溶液体积1.0mL。同时,得回归方程y=14.12x-0.013,R2=0.999 8(n=5),平均回收率达98.35%,RSD为2.11%。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好,可推广应用。与当前检测方法相比相对简单、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茶渣中的多糖类物质,以绿茶水提之后的茶渣为原料,以水溶性还原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优化筛选辐照降解、碱降解、酸降解制备水溶性还原糖的基础上,探讨辐照预处理+碱降解+酸降解绿茶渣制备水溶性还原糖的效果。结果表明,辐照降解在辐照吸收量为1 200kGy的降解效果最佳,水溶性还原糖得率为4.13%;碱降解的最佳工艺组合为0.05mol/L氢氧化钠于90℃下降解1h,水溶性还原糖得率为2.08%;酸降解的最佳工艺组合为9%硝酸于100℃下降解2h,水溶性还原糖得率为10.57%;辐照预处理+碱降解+酸降解的最佳工艺组合为先将茶渣进行1 000kGy剂量的辐照降解,然后采用最佳碱降解工艺组合进行降解,再采用最佳酸降解工艺组合进行降解,水溶性还原糖得率为13.18%,说明1 000kGy辐照预处理+最佳碱降解+最佳酸降解的组合工艺是利用绿茶渣制备水溶性还原糖的最优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荷叶黄酮槲皮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含量为4.4%的荷叶黄酮粗粉为原料,在优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荷叶黄酮槲皮素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溶剂体系的优选及操作参数的优化,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荷叶黄酮槲皮素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流动相甲醇和0.4%磷酸、梯度(0min90%甲醇→10min60%甲醇→20min40%甲醇→40min20%甲醇)洗脱、检测波长360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的技术参数可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荷叶黄酮槲皮素的方法;采用氯仿:甲醇:水(体积比8:10:5)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mL/min、转速850r/min、进样量150mg的高速逆流色谱操作技术参数,可分离制备荷叶黄酮槲皮素单体,其纯度大于99%。  相似文献   
10.
以碧香早夏秋季一芽二叶为原料,在萎凋、揉捻、发酵等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将箱式热风、锅炒、链式热风、平板式热风和微波5种干燥方式的不同组合分别应用于毛火初干与足火复干工艺中,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成分和香气品质成分3个方面探讨了不同干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箱式热风初干及复干工艺加工的对照茶样相比,采用120 ℃链式热风初干和120 ℃锅炒复干工艺的红茶品质较好,汤色红橙亮,香气甜香带花香,滋味较醇爽;茶黄素、茶红素、水浸出物、可溶性糖、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总儿茶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茶多酚、咖啡碱质量分数以及酯型儿茶素/总儿茶素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醇类香气物质相对质量分数增加9.68%,同时增加了苯甲醇(苹果香)、7-甲基-3-亚甲基-6-辛-1-醇(花香)、异香叶醇(玫瑰香)、植物醇(花香)、2,6,6-三甲基-1-环己烯-1-乙醛(木香、玫瑰香)、2-(5-甲基-5-乙烯基四氢呋喃-2-基)丙-2-基碳酸乙酯和水杨酸甲酯(薄荷香味)等香气成分,而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带樟脑气息)、辛烯醛(略带刺鼻)、壬酸(腐臭味)等不良香气成分减少。由此提示链式热风毛火初干和炒锅足火复干相结合的干燥工艺技术有利于红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