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金属工艺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
低压卤钨白炽灯的发光效率比普通白炽灯高,光色好,显色指数高,是一种节能的局部照明光源。过去配用的传统铁芯变压器体积大,笨重,且转换效率低,损耗大,影响了这种灯的推广使用。最近国外出现低压卤钨灯附配电子变压器,体积小,重量轻,约为铁芯变压器的五分之一,造价大为降低。本文以12V20W溴钨灯为例介绍其电路原理和调试。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的矿山测量模式,采用侧帮设点,后方交会代替井下传统导线测量。它能减少测量人员数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值得金属矿山的测量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制备硬质合金-钢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埋弧自动堆焊工艺.应用该方法成功制备了硬质合金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利用SEM、EDS、XRD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材料结合界面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复合材料的宏观硬度进行了测试.通过常温三体磨料磨损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研究表明:硬质合金与钢基体为明显的冶金结合;硬质合金与钢基体间硬度过渡均匀;复合材料的相对耐磨性达正火态45钢的3.7倍.  相似文献   
5.
高碳铁与金属钨丝原位合成W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液固态的高碳铁和φ0.25mm的纯钨丝形成了微区Fe-C-W三元体系,并在该微区内原位合成WC颗粒,用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对微观组织结构及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位合成WC受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在1428K时,原位合成WC较少;当温度降到1423K,原位合成WC较多,且颗粒的分散性好.保温时间延长,生成复相化合物的可能性增加.原位合成WC主要受碳的扩散速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应用电磁感应熔渗法成功制备了性能良好的硬质合金/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元素的扩散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宏观硬度。通过常温三体磨料磨损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中,硬质合金与钢基体冶金结合良好;硬质合金与钢基体间硬度过渡均匀;复合材料的相对耐磨性随着载荷的增加而明显提高,载荷为5.25kg时,相对耐磨性达到45钢的4.88倍。  相似文献   
7.
8.
刘波  蔡美  周绪川 《计算机科学》2016,43(1):232-236, 241
在数据库以及集成系统中通常存在违背数据约束的不一致查询问题。修复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还缺乏基于修复、约束与查询的统一模型研究。提出了基于删除元组修复、满足多种类型约束的一致性查询算法;阐明了具有简洁特性的约束定义与查询语句结构;构建了新的查询与修复系统模型,将关系实例集、非空的约束集、查询定义、修复方法等统一到模型中,以产生满足一致性约束要求的查询结果。所研究的方法、语言以及模型通用性强、适用面广,不局限于特定质量问题的修复与查询。  相似文献   
9.
在1100℃和1150℃下,钨丝和灰口铸铁中的石墨相原位合成WC颗粒,该颗粒与未反应的钨丝协同增强灰口铸铁,得到铁基复合材料.通过SEM、XRD、EDS、微观硬度和干式销盘磨损测试等手段,对复合试样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150℃时,原位合成的WC颗粒较大,其复合材料在小的载荷下耐磨性较好;而在1100℃时,原位合成的WC颗粒细小,其复合材料在大的载荷下耐磨性较好.合成反应的机理受到反应物的扩散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高铬合金粉药芯焊丝预制体插入到高锰钢熔体中,制备出高铬铸铁棒/高锰钢复合材料.利用OM、SEM、XRD、显微硬度以及三体磨损试验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和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药芯焊丝中的高铬合金粉末,在高锰钢熔体热的影响下,没有远距离扩散,而是烧结成致密的高铬铸铁棒.随着高铬铸铁棒在复合材料中所占面积分数的增加,与对比试样比较,在低载荷下,耐磨性提高1.70~2.49倍,其耐磨性的提高取决于高铬铸铁棒的数量;在高载荷下,耐磨性提高1.38~1.86倍,其耐磨性的提高取决于高铬铸铁和高锰钢两种材料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