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高氧高阻隔膜气调包装对鲜切胡萝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氧气调包装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气调包装方式之一.研究了在不同储藏温度(4,15,25℃)下,高阻隔膜超高氧气调包装的鲜切胡萝卜品质变化规律(对照空气包装).结果表明,超高氧气调包装显著增加了鲜切胡萝卜的失重率、呼吸强度,同时加速了维生素C、总胡萝卜素含量的损失,但能提高多酚类物质含量.总之,高阻隔膜超氧气调包装不能有效地维持鲜切胡萝卜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消长规律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酸菌发酵是我国蔬菜加工的传统工艺之一,发酵蔬菜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益生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蔬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积累的问题,不利于消费者健康。本文概述蔬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形成的机理及变化规律,并对降低发酵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非热杀菌技术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荔枝汁经DPCD处理(8MPa、36℃、10min)后,测定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电导率、褐变度、V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DPCD处理对荔枝汁的pH值、总酸度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显著影响,经DPCD处理后荔枝汁的还原糖、总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略有增加,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盒式气调包装下温度对薄膜透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高阻隔膜、双层膜、聚丙烯(PP)膜及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为材料,采用小袋法,分析了盒式气调包装下,各薄膜在4,10,25,30℃温度下的薄膜透气系数和透气系数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4种薄膜的透气系数都呈上升趋势;同时,高阻隔膜和双层膜的透气系数比显著降低,而BOPP膜和PP膜的透气系数比则逐渐升高。同一温度条件下,PP膜的透气性能最好,BOPP膜次之,双层膜和高阻隔膜的透气性能较低。试验中,透气系数的自然对数与绝对温度的倒数满足阿累尼乌斯方程,以此可求得不同薄膜材料在其他温度下的透气系数。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9个柑橘品种的柑橘皮总黄酮含量及黄酮成分,并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对铁离子的还原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品种间柑橘皮总黄酮含量及黄酮成分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分别为南丰橘和福建蜜柑,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68,5.28 mg/g;福建蜜柑中柚皮苷的含量较多,江西柳橙、江西脐橙、南方蜜橘和江西蜜柑中橙皮苷的含量较多。9个品种柑橘皮总黄酮含量与其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之间线性无关,即总黄酮含量高的品种其抗氧化水平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6.
香蕉片的真空油炸工艺及质构品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感观特性及脆性等质构特性为指标,研究大蕉脆片的真空油炸工艺。从新鲜大蕉前处理方法、油炸温度、时间等对大蕉脆片的真空油炸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原料品种与成熟度对其质构有显著影响。在护色环节,0.10%抗坏血酸、0.2%柠檬酸、20%糖浆浸泡后得到蕉片的护色效果最好。漂烫温度78℃、漂烫时间25min、油炸温度100℃、油炸时间30min得到的蕉片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LED蓝色光照对于不同品种气调包装荔枝采后品质的影响,以三个品种带枝叶的荔枝(桂味、糯米糍和妃子笑)为实验材料,采用气调包装贮藏于4℃冷库中,以每天12 h照射LED单色蓝光[主波长(449±5) nm,光强(110±5) lx]的包装荔枝为处理组,并以避光贮藏包装荔枝作为对照组,在第0、2、4、6、8天分别取样,然后测定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LED单色蓝光光照处理均能缓解不同品种荔枝的采后褐变程度,经蓝光照射处理的妃子笑荔枝6 d的褐变系数仅为0.23,桂味荔枝8 d的褐变系数仅为0.37。LED蓝光处理均能够抑制不同品种荔枝中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延缓总酚、可溶性固形物(TSS)以及花青素(LPCs)含量的减少,降低可滴定酸(TA)的含量并有效抑制了果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加。因此,LED单色蓝光处理能有效抑制不同品种气调包装荔枝采后保鲜品质的下降,为荔枝采后绿色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延长桑叶菜货架期的保鲜技术,本试验以单一气调包装为对照,研究不同真空预冷终温结合气调包装对桑叶菜在模拟电商物流贮藏条件下外观品质、失重率、顶空气体分压、呼吸强度和部分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预冷对桑叶菜品质具有双面性。较低的预冷终温(5 ℃)反而加速桑叶菜采后品质劣变、不利于贮藏保鲜;适宜的预冷终温(15 ℃)可显著延缓桑叶菜采后外观品质劣变、抑制呼吸作用,减少营养价值流失。15 ℃真空预冷结合气调包装技术可使桑叶菜在模拟电商物流条件下(非冷链)的保鲜期延长到不少于96 h;处理后桑叶菜的呼吸强度显著低于CK(597.20~308 mg CO2/(kg h) vs 464.66~298 mg CO2/(kg h)),袋内的气体氛围保持较佳水平(氧气:1.44~3.13 kPa、二氧化碳:7.30~7.56 kPa);贮藏96 h后,与CK相比,真空预冷+气体包装处理桑叶菜的色差L*值高0.52°,a*值低0.41°,多酚和维生素C保留率分别高了7.89%和7.00%,这表明适宜的真空预冷结合气调包装技术可延缓桑叶菜采后品质下降。研究结果不仅为桑叶菜常温物流保鲜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而且对丰富目前有关桑叶菜采后保鲜技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延长百香果货架期的保鲜技术,本实验以气调包装为对照,研究了大豆蛋白-百里香酚纳米复合物浸泡除菌联合气调包装(复合处理组)对百香果在25 ℃、75% RH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保持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单一气调包装,复合处理能够更好地维持百香果的贮藏品质,在贮藏15 d时,好果率仍保持在100%,同时能够维持果实硬度在27.6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2%、果皮花色苷0.20 mg/g;贮藏过程中能够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使包装内气体氛围维持在一个较佳水平(O2:8.91%~12.48%、CO2:2.43%~3.40%);在贮藏后期加速了抗坏血酸的消耗,使其下降到163.53 mg/L,同时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至76.18 U。这表明,复合处理能够抑制果实腐烂发生,更有效地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皮花色苷含量的下降,在贮藏后期能够加速抗坏血酸的消耗,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由此可见,大豆蛋白-百里香酚纳米复合物处理能够进一步维持气调包装百香果的贮藏品质,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肉桂醛是肉桂等植物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天然的苯丙烯类含醛化合物,具有优越的抗菌、抗氧化和防止褐变等活性。肉桂醛是国家食品添加剂法规允许使用的生鲜水果防腐保鲜剂,然而水溶性差、挥发性强、自身气味强烈等特性限制了其产业化应用,基于生物聚合物包埋对其进行改性是解决其应用瓶颈的有效途径。该研究简述了国内外关于肉桂醛生物活性、抑菌活性与机制、在水果中的应用、应用局限及包埋递送等方面内容,指出了智能控释是肉桂醛未来载体化技术方向,可基于肉桂醛的醛基与生物大分子的氨基相互作用构建席夫碱结构,实现肉桂醛的酸敏响应释放与抑菌,从而提升肉桂醛的精准保鲜效能。该研究有望为肉桂醛作为天然抑菌剂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以及为生鲜水果采后绿色保鲜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