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客流水平较低一直是困扰有轨电车建设的主要问题,从有轨电车自身因素和外部规划两个层面,引出对有轨电车运能、TOD功能、路径选择以及与城市用地关系等思考,以期提高对有轨电车的认识,为有轨电车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处理好城市用地与交通系统的关系是解决交通问题、盘活用地的根本途径。不同的用地性质对城市交通的发生和吸引产生不同,同时也对用地本身所需要的交通条件提出了要求。针对市场用地,通过研究不同发展模式下市场用地的交通特征,结合成都市青白江大型商品市场的实际案例,系统分析市场用地的道路布局,为解决市场交通问题,实现该市场的西部知名的目标定位奠定了基础。对同类型市场的相关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的角度构建的下匝道衔接道路的通行能力模型在分析衔接道路的构造特性及交通流特性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技术及可接受间隙理论,综合考虑车辆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完成交织运行、顺利进入交叉口的运行过程,并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及VISSIM仿真进行了有效性检验,为分析下匝道衔接道路产生拥堵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医院床位需求预测是医疗布局规划的基础,如何细化预测方法,使得预测成为布局的依据是文章的出发点。以天府新区医疗机构布局规划为例,形成了分类分区的双约束预测方法,对医疗布局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淮河流域上游的洪水预报精度,引入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用于洪水预报实时校正;同时为了解决自回归算法无法针对非平稳序列建模以及序贯相关性问题,构建了基于误差修正概念的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以淮河鲁台子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分布式垂向混合产流模型模拟结果,分别构建一阶至三阶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和基于误差修正的自回归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校正,采用修正效果评价系数、确定性系数、洪峰相对误差、径流深相对误差和峰现时差5个评价指标,分析对比各校正模型对流域2003—2014年10场洪水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3种实时校正方法均对淮河流域上游洪水有一定的校正效果,其中,自回归模型校正效果最差,排除误差序列非平稳的两次洪水后,其平均修正效果评价系数为0.20;误差修正模型能够有效校正预报洪水,其平均修正效果评价系数为0.76;基于误差修正的自回归模型校正效果较好,与传统自回归模型相比,对洪峰流量的校正效果显著提高,其平均修正效果评价系数达到0.98,可用于淮河流域上游洪水预报的实时校正。 相似文献
7.
流量过程作为流域降水的响应,综合反映了流域水源概况和降水强度等特征,对其科学划分有助于深入研究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产汇流机制和水文模型的构建。采用二水源划分方法分割和睦桥小流域2016年两场降水事件的流量过程线,对比分析考虑降水同位素时程变化前后的划分结果。研究表明,降水、河水和地表水的同位素特征均随时间推移产生波动,但河水和地表水的波动远远小于降水的波动。此外,忽略时程变化将高估洪峰时刻事件前水对流域总出流量的贡献,而在退水阶段则低估了事件前水的贡献。这说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程变化深刻影响着流量过程线划分的结果,忽视这种变化不可取。 相似文献
8.
以交通与用地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基于时空消耗法的用地开发强度计算,提出了区域最大平均开发强度乃至各地块最大开发强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铁路枢纽区与一般区域相比,具有到达交通量大、内部交通较为复杂的特征.铁路枢纽场站是实现不同交通方式换乘的场所,其布局直接影响枢纽核心功能——换乘的便捷度,同时场站是静态交通的载体,场站所承载的交通实体的行为决定了场站布局.基于交通流分析的铁路枢纽场站布局,要充分分析铁路枢纽区交通流、客流的构成及其行为特点,满足各交通流...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