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化学工业 | 4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12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稠油掺稀多相流动规律及生产参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塔河超深稠油掺稀井多相流动规律。根据不同的掺稀方式给出了超深井稠油掺稀井井筒中流体温度梯度的计算方法。结合掺稀特点,给出了超深井稠油原油物性模拟的修正模型,其结果与PVT曲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引入井眼轨迹的描述与计算技术,解决了超深井弯曲井段的多相流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能量平衡及多相流体力学原理建立了稠油掺稀生产动态分析模型,实现了对超深井稠油掺稀生产动态的模拟和分析,并据此可对稠油掺稀比例及生产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现场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非牛顿流体压降特征有助于提高聚合物驱油或常规稠油开采效果.本文首先用Laplace变换方法给出了封闭地层中非牛顿幂律流体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的解析解式,然后通过渐近分析给出了比较完整的压降流动期表现公式,其中晚期拟稳态表达式是一个新的结果,而通过流动期渐近公式可以对非牛顿幂律流体压降测试数据进行简洁分析,文中给出了具体应用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4.
(Ba,Sr)SiO_3:Eu~(2+)发光材料采用A.R.试剂合成并加以提纯过的BaCO_3、SrCO_3、H_2SiO_3、Li_2CO_3Eu_2(C_2O_4)_3为原料。在合成发光材料过程中,选用正交式验法进行实验条件的探索。得到了发光材料最佳组成为(Ba_(0.8),Sr_(0.2))_(0.98)Eu_(0.01),SiO_3或Ba_(0.98) Eu_(0.01)Li_(0.01)SiO_3;最佳实验条件为灼烧温度为1150℃,H_2气流量为4ml/min。并用日本岛津产RF-510荧光光谱仪测试了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5.
油水井套管变形、错断的爆炸整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套管损坏井中,变形井和错断井的传统修复方法主要是用顿击整形扩径不密封加固技术,但只适用于小井段大通径的情况,对于通径小于95mm的井,整形器则无法通过,因而不能实现密封加固。大庆油田用爆炸整形技术对变形井和错断井进行修复,取得成功。本文就爆炸整形技术进行理论和试验探讨,通过6口井的实践证明,爆炸整形技术能使变形井段和错断口形成足够大的通道,满足密封加固的要求。并能用于错断口通径小达65mm的套损井,扩大了修复范围。而且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功率高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7.
发展跨季节储热技术对实现我国供热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跨季节储热项目角度出发,分别对跨季节储热的原理及分类、国内外发展现状、项目统计与参数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所统计的44个国内外跨季节显热储热项目进行了典型技术经济参数分析、热源分析与材料分析。最后指出国内外跨季节储热项目数量增多、储热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大容量跨季节水体储热、实现跨季节储热热源多能互补、规模化应用热泵、进一步开发适用于跨季节储热系统的新型材料可能是未来跨季节储热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竹浆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的方法。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氯化锂(DMAc/LiCl)体系溶胀纤维素纤维作为一种预处理手段,强化声空化作用分离CNF的效果。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预处理能破坏纤维素的部分氢键,进而显著提高后续超声剥离CNF的效率。此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所制备CNF的形态、结构及性能。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一项重要的油田开发基础数据,实验室中常通过分析岩心非稳态驱替数据获得,其分析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为此,通过改进计算公式得到了一种非稳态法处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前人有关数据拟合的过于简单或多项式拟合非单调性的缺点,且计算结果与相关参考文献的图解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易于编程求解,提高了计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CO2的减排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今各国都在研究降低CO2排放的措施,希望能够开发一种易于工业化应用的吸收剂。通过研究黄腐酸浓度、CO2流量、反应温度、吸收时间和循环次数对黄腐酸吸收CO2效果的影响,探索黄腐酸作为CO2吸收剂的新工艺。结果表明,黄腐酸吸收CO2的最佳反应条件:黄腐酸浓度为0.03 g/mL、反应大气压为1.01×105 Pa、吸收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20 ℃,CO2流量为0.14 L/min。黄腐酸吸收CO2的循环次数可超过20次之多,CO2吸收量随着黄腐酸循环次数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