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1.
综合阐述了现阶段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技术措施,分析了影响路面抗滑的主要因素,并简要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以期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2.
金小磊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6)
文章研究骨料针片状含量对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骨料针片状含量对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当针片状含量为骨料的5%时,胶凝砂砾石28 d抗压强度为对照度的104%;在骨料针片状含量超过20%后,胶凝砂砾石的抗压强度明显降低,骨料针片状含量为25%时,胶凝砂砾石28 d抗压强度仅有对照组的79.10%;相同含量的骨料针片状,处于20~40 mm粒径区间的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比5~20 mm粒径区间的强度低,过多的针片状含量会直接影响胶凝砂砾石的抗压强度;针片状含量不宜超过15%,在无法控制时,可调整针片状含量靠近5~20 mm粒径区间。 相似文献
3.
试验模拟实际施工中振动压路机动应力随深度衰减对胶凝砂砾石各凝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工间断时在同一动应力下应尽量避开材料初凝8h到终凝8h这段24h区间,在初凝8h破坏后28d的抗压强度是对照组的89%,在终凝8h破坏后28f的抗压强度是对照组的71%,若施工条件不允许,可加适量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或待终凝8h后继续施工,此时需对结合面进行冷缝处理;通过模拟连续填筑得到在施工过程中,初凝8h时点,28d的抗压强度占对照组的82%,所以在初凝4h,铺筑厚度至少需达到4.4m,结合施工进度可采用分块施工工艺;或在初凝16h后继续施工,此时需对结合面进行冷缝处理,可以避免填筑时动荷载对下层材料的破坏。得到了动应力对胶凝砂砾石层间强度的影响规律,为胶凝砂砾石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