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直接法合成高质量2,4一二溴苯酚的实验方法及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此实验方法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三相双绕组10/0.4/0.23kV 配电变压器采用 D,yn11结线组别较 Y,yn。组别的优点和即将颁发的国家新规范 GBJ52-89、GBJ53-89推荐使用 D,yn11结线配电变压器有关条文的说明,以使读者对规范条文正确理解。并附带介绍了变压器绕组联结组含义及变压器绕组联结组的新旧表示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5.
6.
异形件用离心铸造方法进行生产是常规离心铸造的特殊形式,但其模具设计相对复杂,且工艺参数选择没有现成资料。本设计以离心铸造铜闸板为例做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智能电网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智能电网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显著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分析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进而详细分析智能电网在输配电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包括实时监测、故障预测与自动恢复等.为更直观地展现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剖析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提高智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以及提升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絮团的形态对絮团与气泡碰撞及吸附的影响,设计了图像分析系统,拍摄了絮团与气泡接触过程中的视频文件并从中提取含有絮团位置及形态特征的静态帧。使用Image Pro Plus 6.0根据絮团的粒径对絮团进行了粒度级的划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每个粒度级的絮团与气泡的碰撞及吸附效率进行了分析及计算,发现碰撞效率随絮团粒径的增加而增长,吸附效率先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增长但是在絮团粒径为200μm左右时出现转折,开始下降。利用Matlab位置提取程序对絮团运动过程中位置信息进行获取,根据Stokes沉降原理,计算絮团密度,发现絮团的密度随着粒径的规律性变化,在粒径为170μm时密度最大。认为絮团粒径对碰撞效率起主导作用,絮团密度对吸附效率起主导作用。此外,通过观测絮团与气泡接触过程发现,结构密实的絮团自与气泡发生接触后接触点恒定,而结构疏松的絮团与气泡接触后普遍存在旋转的现象,接触点的变化,导致结构疏松的絮团极易从气泡上脱落,吸附效率低。 相似文献
9.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司乘人员的视觉处于动态视觉状态。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视觉的特征与容易引起的视觉问题,总结动态视觉条件下司乘人员的视觉需求,进而探讨基于动态视觉的公路绿化设计的方法原则,为公路绿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旅游公路使用者在观赏公路景观时的动态视觉特征,分析旅游公路景观的特殊性及其典型景观的虚实窄间关系。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留白空间”与旅游公路景观“虚实空间”的相关性研究,结合不同类别的旅游公路景观特征,总结出留白手法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运用的方法。期望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与文化内涵借鉴到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之中,改善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的不足,提升旅游公路景观的艺术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