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15篇 |
机械仪表 | 12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3篇 |
无线电 | 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7篇 |
出版年
2019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与超硬刀具技术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国内超硬刀具高速切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国内超硬刀具高速切削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卢学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光纤传感器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新方法。采用此方法,可以消除工件不同材料以及工件表面切削液、不同加工方法的影响,从而为实现表面粗糙度的在线检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4.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凹陷是二连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勘探程度较低。 下白垩统为二连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和产油层,在阿尔凹陷广泛发育。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阿尔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Ⅰ-Ⅱ 型为主,低成熟-成熟,已进入大量生烃阶段,其中腾一段烃源岩生烃能力最强,阿四段烃源岩生烃能力稍差;下白垩统烃源岩主要为淡水-微咸水环境,腾一段为偏强还原-弱氧化环境,阿四段为偏弱氧化环境;烃源岩常规甾烷分布特征为 C29>C27>C28,表明其具有以藻类输入为主、陆源有机质输入为辅的生源特征,而腾一段生源输入的差异可能与湖侵及湖退引起的水体深度变化有关。 下白垩统油砂和烃源岩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表明,腾一段原油来源于腾一段烃源岩,阿尔善组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腾一段烃源岩,混有阿四段的油源。 相似文献
5.
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是影响有机质保存的重要因素。以中国北部的二连盆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对有机质保存的影响,发现二者均明显影响着有机质的保存:还原性越强越有利于有机质保存,沉积速率越大越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综合分析发现有机质的保存并非受单一因素控制,氧化—还原程度偏氧化的凹陷中如果沉积速率较高,有机质快速埋藏可以缩短有机质的降解时间,从而使有机质也能得到较好的保存;沉积速率低的凹陷中如果氧化—还原程度偏还原,有机质也能得到较好的保存。有机质保存受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的综合影响,它们在有机质的保存中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单一通过氧化—还原程度或沉积速率分析有机质的保存程度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6.
小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布特征与分布模式——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为例,研究了小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布特征与分布模式。根据烃源岩热解分析指标S1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建立了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下限标准,对二连盆地有效烃源岩进行了识别,研究了有效烃源岩的分布。研究发现小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于大型湖盆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深湖-半深湖区的特征,其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有3种模式,即深洼型、近洼缓坡型和深洼-缓坡型。边界断层规模大、活动性强的小型断陷湖盆一般深洼带宽度与盆地宽度比值大,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深洼带;边界断层规模小、活动性弱的小型断陷湖盆深洼带宽度与盆地宽度比值小,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近洼缓坡带;边界断层规模中等、活动性适中的小型断陷湖盆深洼带宽度与盆地宽度比值居中,有效烃源岩在深洼带和近洼缓坡带均有分布。小型断陷湖盆凹陷结构和形成机制的差异控制了湖盆的沉积速率、古生产力和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决定了有效烃源岩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7.
近新买一块120GB硬盘,换下了电脑上同型号、同容量的旧硬盘。旧硬盘中安装的是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被划分为C、D、E三个分区,三区皆能正常工作且确认无坏道,操作系统位于C分区中。 相似文献
8.
巴音都兰凹陷油气运聚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过程中,油气运移始终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它是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课题之一,更是油气勘探开发中必须探讨的实际问题,所以一直是成藏机理研究的热点。巴音都兰凹陷整体上断层规模小、延伸距离短,厚层指状砂体成为优质输导系统,控制着油气的运移。该凹陷地层压力系数介于0.92—0.99之间,具低压系统,且纵向为统一压力系统,垂向运移动力较弱。综合分析认为巴音都兰凹陷南洼槽油气以单源充注为主,以可能的多元充注为辅,以流体浮力为主要运移动力,以横向运移方式顺层运移,主要在能量相对较低的低压和现今油势低值区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
10.
以提高对旋转机械振动趋势图形征兆的准确度为目的,通过对各种振动趋势图形征兆的分类,以及从实际意义上的分析,总结如何合理利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对图形征兆进行自动获取,利用此方法提高了人工难于精确获取的图形征兆的准确程度,同时减轻领域专家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