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3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米桥潜山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千米桥潜山是黄骅坳陷最典型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恢复潜山古构造是认识其油气藏特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运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潜山内幕构造之后认为,该潜山的形成基础是古生界印支期宽缓复背斜,在燕山期挤压构造作用下形成由逆冲叠瓦扇和反冲断层构成的三角带内幕构造,抬升受侵蚀形成潜山主体,喜马拉雅的两次古旋拉张使潜山掀斜定型。晚第三纪以来发生整体热沉降,潜山两侧凹陷沙三段生成油气向潜山侧向运移成藏。  相似文献   
2.
数字矿山及其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矿山”是实时管理和调度矿山全部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要素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巨型信息系统,可分为中央控制系统、生产信息处理系统、综合监测监控信息系统、网络通信保障系统等4大部分。构建数字矿山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和高速网络传输技术、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和网络GIS技术、空间数据仓库和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动态模拟和人工智能技术。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选区评价历来是煤层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评价方法的选择关系到能否准确命中目标靶区,近年来的选区评价方法从定性评价逐渐发展为定量评价。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评价区,从定性—半定量—定量评价的思路方法着手,首先选取了典型的5种评价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其在煤层气评价选区中的利弊,发现定性评价方法仍有着其广泛运用的空间,虽然现有的定量评价方法进一步降低了主观因素影响,但这5种评价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观性、经验性判断。在对这5种方法进行异同点总结的基础之上,笔者进一步引进了主成分分析法这一定量评价方法,避免了主观因素影响,优选出四工河—大黄山区段为有利区段,与前述5种方法结果相同,表明主成分分析法运用于煤层气选区评价是合理可靠的,完全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成为其选区评价的最大优点。在综合分析了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之后,提倡运用初步定性判断—定量评价研究—定性评价验证的思路来进行煤层气的选区评价。  相似文献   
4.
立达清梳联电气装置的两项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的立达清梳联合机,配套有A1/2型抓棉机,使用至今,抓棉机管道金属探除器故障频繁,造成原棉从旁路排出,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维修人员经多次维修检查认为是金属检测线圈部分发生故障,引起错误信号,且该线圈密封一体无法打开修理,使整套清梳联设备在防火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岩组分对煤粉产出的影响,开展了单相流驱替煤粉产出的流态物理模拟试验,通过改变单相流驱替流速及围压的大小,分析了型煤样品中不同煤岩组分条件下煤粉的动态产出规律。结果表明:随流速及围压的增加,煤粉产出均有增大的趋势;黏土含量越高,煤粉产出量越大,且产出煤粉受驱替流速变化的影响越大;镜质组含量越高,围压的增大会使煤粉的产出速率减小,且产出煤粉受围压变化的影响越大;围压不变,随驱替流速增大,煤岩渗透率有增大的趋势,且流速越大,不同煤样渗透率变化趋势越接近。煤中黏土矿物可显著影响渗透率,黏土矿物含量越高,渗透率提升速率越快;流速保持不变,随着围压的增大,煤岩渗透率有降低趋势;同时,较低的黏土矿物含量无法有效地聚合分散的煤粉颗粒,表现为渗透率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6.
煤粉产出是制约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影响煤粉产出的因素包括静态和动态因素,钻井工程是动态因素中影响煤粉产出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柳林煤层气区块为例,从井壁稳定性角度出发,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二维、三维模型,分别模拟了不同钻井方位、钻井液密度、井眼半径、井斜情况下井壁的受力和变形,分析了煤层气水平井钻井工程因素对煤粉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井眼大小和井斜对煤粉产出的影响较大,而井眼方位和钻井液密度对煤粉产出的影响较小;井眼方位沿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时,井周等效应力差值最大,应力集中最明显;钻井液密度过大会导致井壁拉伸破坏;水平井钻进过程中,井眼半径越大、井斜越大,越易产生煤粉。为了减少钻井因素导致的煤粉产生,建议研究区水平井钻进时,井眼方位选择沿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水平段选用清水钻进,水平段井眼倾角尽量与煤层倾角保持一致。研究成果为煤粉管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DECT的发展历程,讨论了DECT为了前向兼容所采取的技术和措施,研究了DECT的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展示DECT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不同矿化度水对煤储层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水分及其矿化度对煤样吸附甲烷能力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矿区侏罗系西山窑组块状煤样为例,采用矿化度水配制—样品制备—样品大气压下水浸—高压下注水—等温吸附实验的实验步骤,开展煤样干燥、饱水及含不同矿化度水条件下煤的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不同矿化度水对煤储层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煤样的兰氏体积显著大于注蒸馏水煤样的兰氏体积,注蒸馏水煤样的兰氏体积大于注10 000 mg/L矿化度水煤样的兰氏体积,但后者与注20 000 mg/L矿化度水煤样的兰氏体积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为注蒸馏水煤样中水分子比甲烷分子更容易占据煤基质内表面或微孔内表面的吸附位,从而使得兰氏体积降低,而含矿化度水使得煤基质表面的吸附位进一步减少,从而造成了煤样对甲烷的吸附能力降低,但这也存在着一个极限值,大于20 000 mg/L矿化度水已不能明显降低煤样的兰氏体积。因此可推断,在地下水径流区或弱径流区,煤层水的矿化度不断增大至10 000 mg/L时,煤层中处于动态平衡的游离气含量会增加,而吸附气含量会减少,当煤层水矿化度超过10 000 mg/L,煤层中吸附气与游离气的含量比例趋于稳定。实验从研究创新的角度出发,以低煤阶煤样为例,对比分析了含不同矿化度水条件下煤样对甲烷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并且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机制解释,认为地下水矿化度影响煤储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4种度量不同对象间相似程度的系数,提出了通过求绝对距离来确定煤炭最优工业用途的方法。选用山西大同煤矿区的4个矿井煤质数据,依据煤炭工业用途国家标准,运用绝对距离模型定量评价了各矿井煤炭的最优工业用途。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水库围堰边坡设计的合理性及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针对百色市某水库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了围堰边坡在水位下降、水位上升和基坑排水3种情景下的变形情况,分析了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堰边坡上游一、二级台阶及下游二级台阶区域易发生较大变形;库水位下降引起各监测点水平位移为40~230 mm、竖向位移为260~390 mm,库水位上升引起各监测点水平位移为60~360 mm、竖向位移约为150 mm,基坑排水引起各监测点水平位移为580~600 mm、竖向位移为21~57 mm,对围堰边坡变形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基坑排水>库水位下降>库水位上升;边坡安全系数与水位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安全系数增量随水位上升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为边坡设计和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