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31(2):234-236
对72B纺织用钢丝圈进行失效分析,发现钢丝圈使用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炉仪表指示温度偏差太大及热处理工艺规范不合理,使得球化退火后的金相组织出现粗晶铁素体,淬火和回火后的金相组织出现铁素体、粒状渗碳体,使材料塑性增加,满足不了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灰铁基体材料,住小预热情况下通过增加Ni Re过渡合金熔覆层,再选用专用高硬度的合金焊丝进行激光送丝堆焊试验;分析堆焊过程物相变化,探索过渡合金对高硬度厚层堆焊裂纹倾向的影响规律,寻找高硬度厚层堆焊情况下防止裂纹产生的工艺方法。堆焊采用自制专用自动送丝机构,用Thermoatl-SCINTAGX’TRAX射线衍射仪和Thermo Noran VANTAGE-ESI能谱分析堆焊层物相组成。 相似文献
3.
对75CrMo热带轧辊激光合金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合金化成分、激光工艺对轧辊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Co、W形成的化合物W3C、Co3W3C对轧辊硬度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但易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直径尺度为50 m的片状石墨,在不同激光能量密度的辐照下,原位生成纳米粒状石墨的微观结构及形貌,初步探讨了激光辐照参数与微米石墨原位生成纳米石墨之间的规律。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的纳米石墨的晶体结构及显微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光能量密度为5.00 kJ/cm2时,试样由微米片状石墨原位生成分散性较好的、平均粒径为245 nm的球状石墨;在激光能量密度提高到6.25 kJ/cm2时,样品原位生成双向生长的椭球状石墨,有团聚现象产生,平均粒径为240 nm;在激光能量密度达到12.50 kJ/cm2时,微米片状石墨转变成大量的球状石墨,平均粒径为61.5 nm;在激光能量密度继续增加到13.75 kJ/cm2时,产物呈现小颗粒附着在大颗粒上的现象,粒径范围为150~500 nm,平均粒径达280 nm。 相似文献
5.
Effect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Indentation Size of Particle Deposited Using Supersonic Laser Deposi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Multiphysics/LS-DYNA模块,模拟了超音速激光沉积工艺在中碳钢基体上沉积Stellite 6合金颗粒的过程,分析了颗粒尺寸、温度及基体温度对颗粒沉积的变形行为、沉积处凹坑深度、宽度的影响。通过提取沉积处单元体的坐标变化值,获得了颗粒碰撞基体后的凹坑深度和宽度的数值,并通过计算得颗粒能有效沉积的宽深比范围,并对这些数值进行分析和数值拟合。结果表明:颗粒能有效沉积的宽深比值范围在1.3~1.5。 相似文献
6.
低碳钢表面激光熔覆Ni60合金的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熔覆法,在20钢表面制备出Ni60合金熔覆层。通过金相显微镜分析了熔覆层的组织形貌,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实验仪进行了耐磨性试验,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熔覆层组织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1800 W、扫描速度150 mm·min-1的条件下,所得熔覆层表面光滑致密,组织细小均匀,与基体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在此工艺参数下,熔覆层不仅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和较低的摩擦系数,且硬度提高到渗碳钢的约1.7倍。 相似文献
7.
采用球铁作为基体材料,在不预热情况下通过增加过渡合金堆焊层,再选用专用焊丝进行堆焊试验。由于过渡焊丝中的Ni、Cr提高了奥氏体的稳定性,产生FeNi缓解了高硬度焊丝中碳化物内产生的残余应力,减缓硬度梯度,多次堆焊加热使其热应力在该区域得到缓释,产生裂纹倾向下降,同时又由于专用焊丝中的C、V能形成碳化物,因此提高了堆焊层的硬度。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