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盐通道及相关盐构造是含盐盆地地质研究与油气勘探的前沿与热点。为了研究形成盐构造的源盐通道,本文以地震资料为基础,考虑了构造应力对盐通道的改造作用,从成因与形态两个维度对盐通道进行分类,系统研究了墨西哥湾Burgos盆地典型盐通道的识别特征与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成因盐通道分为底辟型、挤压型与剪切型3类,根据形态分为盐墙与盐焊接通道2类,共计6种子类组合。不同的应力背景导致盐通道具有差异化的特征:底辟型盐通道在垂向应力背景下具有对称特征,在挤压应力背景下呈现扭曲倾斜形态;逆冲型盐通道形成于挤压逆冲背景,具有逆冲构造样式;剪切型盐通道形成于盐的重力滑脱作用,呈现走滑剪切特征。盐通道及其伴生盐构造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演化时间上相关盐构造具有盐枕—盐株—盐席—盐蓬—盐微盆的变化特征,在平面上沿应力方向盐通道类型呈现底辟型—逆冲型—剪切型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Sureste盆地处于墨西哥湾南部,目前相关的研究资料较少,为探讨该研究区的油气成藏模式,基于一手的钻井、油田资料,对典型油气藏进行解剖,并结合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盆地内油气藏主要包括断块、挤压背斜、盐刺穿相关和滚动背斜4种类型。建立了“断层+储层”沟通侧生旁储、断层沟通下生上储、“盐岩+断层”沟通下生上储、“断层+储层”沟通自生自储4种油气成藏模式。指出盆地未来主要的勘探潜力包括位于盆地深层的“断层+储层”沟通侧生旁储的断块油气藏和深水区的“盐岩+断层”沟通下生上储的盐刺穿相关油气藏。该研究结果为后期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基于线性变换的主成分分析法(PCA)是一种有效的地震属性降维优化方法。但是,当原始数据中存在非线性属性时,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主成分就不能反映这种非线性属性。而核主成分分析(KPCA)则是一种基于原始数据的非线性变换,它可以提取出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从方法原理概述入手,分析了一般主成分分析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基于核函数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并将其首次应用于地震属性的降维优化中。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核函数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具有优秀的特征提取性能。 相似文献
4.
由于反射系数线性近似公式受到小角度入射和界面弹性参数差异小的基本假设的限制,常规AVO反演在大角度入射和界面弹性参数差异大的情况下存在严重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最优化AVO三参数同步反演方法,该方法将研究工区的特定岩石物理条件作为先验软约束融合到反射系数近似公式中,以最优反射系数近似为基础实现了最终的三参数同步反演。从应用效果看,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最优化三参数同步反演具有更强的工区适用性,减小了常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的基本假设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而且正交基函数提高了AVO反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古新统—下始新统Wilcox组为墨西哥湾盆地陆上和深水区的重要产层。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前人认识,分析了墨西哥湾北部深水盐盆Wilcox组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Wilcox组的油气主要来自上侏罗统提塘阶优质海相烃源岩;上Wilcox组深水扇沉积为主力储层,其埋藏西浅东深,储层物性西好东差;上始新统—渐新统厚层深海相泥岩和厚层异地盐蓬为Wilcox组储层提供了优质盖层。Perdido褶皱带、Keathley褶皱带和Walker褶皱带对Wilcox组油气富集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与盐拱相关的断裂和微裂隙、盐株边界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盐蓬底面渗透层为油气提供了侧向运移通道。Keathley褶皱带和墨西哥湾海域的Perdido盐核挤压褶皱带、深层逆冲带为该地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外非可见光与可见光视觉在成像过程中不同的感光特性,面向隧道典型的“黑洞”和“白洞”问题,从自动驾驶车辆视角研究光照环境突变条件下的视觉辨识以及融合感知技术。分别选取低照度车辆进入隧道以及弱光线条件下车辆驶离隧道两种情形,利用局部能量、卷积稀疏表示算法(CSR)对两种图像进行融合实验,结合MI、SF、AG、QAB/F、SSIM、PSNR六种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隧道入口处图像CSR-E算法对比Curvelet、NSCT、NSCT-T、SR-C&L、SF-Energy-Q五种算法,边缘信息传递因子(QAB/F)提高了14.14%,隧道出口处图像运行平均时间减少1.17 ms,结构相似性(SSIM)提高了3.38%,所提出的红外非可见光与可见光视觉融合成像方法弥补单一传感器针对特定场景表达的不全面,实现对场景全面清晰准确的表达,有效解决了源图像的边缘信息丢失,增强图像的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