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鄂尔多斯矿区深部巷道在疏水过程中出现的动力现象,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研究了疏水过程中含水层和煤层的应力演化规律,揭示了疏水诱发深部巷道冲击地压机理:疏水引起含水层物理力学参数不均质损伤导致煤层局部应力集中,当该集中应力与其他应力叠加总和超过发生冲击临界值时,易诱发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疏水孔设计、应力三向化转移、合理选择巷道位置和加强巷道支护等防治措施。现场应力监测和动力显现结果表明:富水区疏水后,形成了不均匀的应力分布,在富水区边缘易应力集中,该区域是冲击地压防治的重点。研究结果为分析疏水诱发冲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类似地质条件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边角煤巷道多转折机械化掘进的研究,探索机械化掘进掘运系统及施工工艺,调整巷道掘进方向和转弯方式,以尽可能多地圈定可回采区域和快速掘进,为边角煤的高效开采创造条件,对类似多转折巷道条件下的机械化快速掘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8.
针对国内某核电站二期工程龙门架厂房90/20t吊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电气控制、抗震装置、锚定装置、水平轮导向装置等特殊结构及其功能,对核电站起重机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重型综采面回撤通道在采深大于300 m后易出现底鼓、冒顶、片帮甚至冲击等问题,以鄂尔多斯地区A矿首采面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深部重型综采面快速回撤技术进行研究。根据该地区的煤岩强度,当埋深达到272~322 m时,双通道撤架方案的主回撤通道围岩易出现冒顶和片帮等失稳现象;若煤体具有强冲击倾向性且埋深超过465 m,则该地区煤矿撤面时还具备了发生冲击地压的力学条件。综合考虑撤架安全和经济效益,提出并实施了深部重型综采面长距离多联巷快速回撤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采深近700 m的A矿2-2上201重型综采工作面,与常规深井工作面先造条件再回撤的技术相比,减少了约18 d的回撤时间,取得了良好的安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