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实现清洁压裂液返排液体系的重复利用,针对一类新型纳米复合清洁压裂液体系展开室内研究,评价了返排液作为驱油体系的界面活性、润湿性、乳化性能以及吸附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驱油体系提高低渗透油藏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驱油体系质量分数为0.08%,温度为60℃的条件下,与脱气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即可达到10-3m N/m数量级,可以使稠油黏度降低率达到95%以上,并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驱油体系能够使亲水岩石表面转变为中性润湿;驱油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的最终滞留量为2.8 mg/g,而纳米颗粒的滞留量为8.8mg/g。岩心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说明,驱油体系可以使饱和脱气原油低渗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平均提高17.26%,取得了良好的驱油效果。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根据测井资料、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合水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喉特征及成岩作用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属低孔-特低孔、超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发育粒间孔和溶孔,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陇东地区油井井筒结蜡问题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不同于其他区块多在井筒中部结蜡的情况,LN区块在井筒深部泵口、尾管附近结蜡现象严重,大大制约了该区块油井的正常生产。文中以LN区块蜡样及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蜡样组分、结构、碳数分布、溶蜡点及原油黏温曲线、碳数分布等的测定探索造成该区块结蜡严重的原因;并利用数学模型对该区块井筒结蜡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含水率、温度、流速等外因对油井井筒结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该区块在井筒深部泵口、尾管附近结蜡的主要原因为原油中高碳数组分占比大、所结蜡为直链烷烃且碳链较长、蜡样中机械杂质及沥青质含量高;通过动力学分析表明:结蜡速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及流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4.
将一定量摩尔比为1∶1的马来酸酐和苯酚合成电荷转移配合物,再与丙烯酸、丙烯酰胺、次磷酸钠等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PFGS-1,优化合成条件MAH∶AA∶AM摩尔比1∶2∶1,次磷酸钠加量15%,引发剂加量10%,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为90℃。对产物进行红外分析,验证产物结构。试验分析,引发剂选用过硫酸铵时,所得产物防垢性能较好;在共聚物加量为7 mg/L时,具有优异的防垢效果,防垢率达98.89%,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聚天冬氨酸是一种优良的阻垢剂。本实验以马来酸酐与氨水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聚天冬氨酸,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合成条件如下:n(氨水)∶n(马来酸酐)=1∶1,聚合温度180℃,聚合时间1 h。采用静态阻垢法来评定合成聚合物阻垢剂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对碳酸钙的阻垢效果良好,阻垢率达到80.24%。  相似文献   
6.
К262Б是我国早期仿苏产品。由于该设备采用转键式刚性离合器结构,因此在大吨位(例如100吨以上)这类压机上。转键承受冲击大,容易断裂,且离合器不能实现点动,装拆模具非常困难。所以长期来不能用于实际生产。我厂  相似文献   
7.
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压汞曲线等分析资料,对胡尖山油田长61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储集空间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控制储层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胡尖山油田长61储层岩性主要为极细-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片状和弯片状喉道为主要渗流通道....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实际工况中油、水和气三相混合时温度、流速和压力对20钢输油管道腐蚀的影响,自制了模拟生产现场的试验装置。利用正交试验和失重法探讨了庆阳合水地区输油管道20钢在不同温度、流速和压力原油下的腐蚀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0℃,3.0m/s,0.3 MPa下20钢的腐蚀速率最大,原油流速是20钢腐蚀的主要因素;20钢腐蚀产物呈片状和颗粒状,与基体结合松散、易脱落,对基体的保护作用较弱,其表面存在点蚀;不同流速下20钢的腐蚀产物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是Fe_3C和Fe_3O_4。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清洁压裂液返排液体系的重复利用,针对一类新型纳米复合清洁压裂液体系展开室内研究,评价了返排液作为驱油体系的界面活性、润湿性、乳化性能以及吸附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驱油体系提高低渗透油藏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驱油体系质量分数为0.08%,温度为60℃的条件下,与脱气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即可达到10-3mN/m数量级,可以使稠油黏度降低率达到95%以上,并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驱油体系能够使亲水岩石表面转变为中性润湿;驱油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的最终滞留量为2.8 mg/g,而纳米颗粒的滞留量为8.8mg/g.岩心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说明,驱油体系可以使饱和脱气原油低渗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平均提高17.26%,取得了良好的驱油效果.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多相动态环境下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首先通过室内多相动态腐蚀实验,获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挂片腐蚀速率,用于训练和检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然后利用多因子方差分析研究了温度、压力、流率、硫化氢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溶解氧含量、含水率、盐含量和pH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实现了各因素的有效性筛选,最后在确定隐含层节点数基础上通过训练、测试建立起适宜的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除了压力外,各因素对腐蚀速率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属于有效输入信号。当隐含层节点数为17时,8-17-1型小波神经网络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利用Levenberg Marquardt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反复训练,直至其均方根误差小于容许收敛误差限0.001,预测值与实际值近似呈线性关系,训练、测试阶段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2、0.9967,相关性较高,模型预测值和验证值亦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多相动态环境下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