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6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3篇
能源动力   2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M电解槽作为一种制氢设备在高电流密度阶段电压损耗严重,主要原因是现有阳极侧流道易出现氧气堆积,反应介质传输能力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对流道构型进行优化。以电解槽水气传输为切入点,在传统平行流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楔形流道。建立电解槽水气传输模型,通过透明电池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模型分析了平行流场在高电密工况下的水气传输行为,发现氧气聚集是设备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楔形流道设计,氧气的质量流量对比平行流道上升11.9%。完成了两种流场电解槽的试制,通过极化曲线表征,得出楔形流道的传质特性优于平行流道。为电解槽流道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针对柴油机中NOx和碳烟微粒处理间的固有矛盾,概述目前柴油机排气控制技术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探讨了等离子体技术是未来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胡南  赵旭腾  张毅然  陈婷  林赫 《柴油机》2024,46(4):11-21
为了解决氨燃料发动机的氧化亚氮(N2O)排放问题,研究一种Ni、Mg掺杂的钴尖晶石催化剂用于N2O高效分解。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一系列过渡金属M(Cu、Ni、Mg)掺杂钴尖晶石(Co3O4)形成MxCo3-xO4复合金属氧化物,并探究其在不同气氛下的催化活性。Ni0.4Mg0.2Co2.4O4催化剂可在350 ℃时达到90%的N2O分解效率,在通有10%水蒸气反应的情况下480 ℃完全转化。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发现:Ni、Mg同时掺杂进入晶格结构较好,形成较为完整的整体尖晶石结构;Ni、Mg协同Co作为活性位点,使钴尖晶石分散度更好,并未像Cu等掺杂时形成对应金属氧化物的杂相而减少活性中心是其改性效果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同时因Ni、Mg同时掺杂进入晶格,使掺杂后钴尖晶石晶格膨胀,晶格尺寸变大,比表面积有明显提升,高于Ni、Mg单独掺杂,增加了接触活性位点,使其拥有更低的反应温度;通过XPS发现Ni0.4Mg0.2Co2.4O4中Co2+、Ni2+的结合能均最高,电子云密度相对最低,有助于N、O中的电子向其转移,且作为主要分解活性中心的Co2+占比最高,从能量和价态角度解释了其同温度下分解效率最高的现象;此外,在H2-TPR下,随着Ni、Mg掺杂量的增加,H2的还原温度更高,说明其在高低温下的还原性更强,有助于对N2O中的高价N进行吸附还原,而Ni0.4Mg0.2Co2.4O4在60 h时的60 000 h-1空速气流下也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350 ℃下转化率维持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离子交换法合成具有优异催化活性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长条件下对其进行水热老化处理。比较了数个不同老化条件下的催化剂的NOx催化性能、NH3吸附性能,同时通过Brunauer–Emmett–Teller(BET)方法、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和H2程序升温还原(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PR)方法对这些催化剂的孔特性、晶体结构和铜位点的数量分布等进行探究。测试结果发现水热老化会引起催化剂催化活性、催化温度窗口范围的全面下降,并导致气体吸附性能的下降和氧化还原性能的大幅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热老化引起晶体结构和孔结构的破坏,并导致大量活性位点的转变和流失。制备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总体上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对老化温度的敏感性比老化时间更高。  相似文献   
5.
孙舒畅  管斌  陈婷  倪红  林赫 《柴油机》2018,40(4):10-14
基于车载排放测试系统进行SSCR系统国Ⅴ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研究。SSCR后处理系统使用前后整车NO_x排放特征的比较显示:对比原NO_x排放,在市区工况下,SSCR系统可降低61.3%的NO_x排放,在高速工况下可以降低85.3%的NO_x排放。测试研究表明:安装有SS-CR系统的国Ⅴ重型柴油车在实际道路工况下NO_x排放符合国ⅤPEMS标准(送审稿)。  相似文献   
6.
黄勇  王可欣  管斌  倪虹  林赫 《柴油机》2018,40(5):13-17
将采用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法(SHS)制备的一系列MnCePrO2-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及贵金属Pt催化剂涂覆于空白的DPF载体上,对其同时去除柴油机尾气中碳烟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反应的催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MnCePrO2-δ系列催化剂在氧化碳烟颗粒物和NO的性能上相较于贵金属Pt有明显的优势。其中,Mn0.3Ce0.5Pr0.2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去除碳烟颗粒的起燃温度为296 ℃,最大氧化碳烟颗粒速率温度为418 ℃,NO的转化率达到65.6%。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技术研究了气体流量和加载碳烟质量的变化对Mn0.3Ce0.5Pr0.2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气体流量由500(mL· min-1)减小至100(mL· min-1)时,碳烟颗粒的起燃温度和最大氧化速率温度分别降低了10 ℃和20 ℃,而加载的碳烟质量的改变对碳烟颗粒的起燃温度和最大氧化速率温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In2 O3为敏感电极的混合电位型传感器对于NH3具有良好的响应,其电势变化值ΔPotential与氨气浓度对数值logCNH3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在550℃下灵敏度达到了-64.20 mV/decade,此外在敏感电极中掺杂30%YSZ(摩尔分数)可以有效增加传感器的响应电势值.通过选择性实验发现此传感器对C3...  相似文献   
8.
鉴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诊断过程和结果难以解释,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规则分类(CBA)的船用柴油机故障诊断和故障作用机理解释方法.通过GT-Power柴油机故障仿真试验建立了柴油机故障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类算法构建了故障分类器,并基于可视化方法提取了重要规则,解析故障作用机理和模型的诊断过程.结果表明:基于关联规则分类的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对测试集的故障识别率高达98.67%,提取的规则较好地吻合相关热力学知识,可用于故障作用机理与诊断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关系到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介绍中压电网主要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应用,对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基本概念、选择依据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消弧线圈的作用、发展及弊端,对今后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γ—Al2O3小球上涂覆复合金属氧化物La0.9K0.1CoO3,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催化程序升温反应(TPR)技术,对同时催化去除柴油机NOx和碳烟微粒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化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证实,在富氧环境中,不论是在催化程序升温还是在等离子体一催化程序升温中,CO2和N2的形成出现在相同的温度范围内,等离子体加强了同时催化去除NOx和碳烟微粒的反应特性,降低了碳烟微粒的燃烧温度,提高了NOx还原为N2的效率,也提高了低温和高温段NOx的分解,从而提高了总的NOx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