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55篇 |
免费 | 393篇 |
国内免费 | 2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12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455篇 |
化学工业 | 780篇 |
金属工艺 | 351篇 |
机械仪表 | 429篇 |
建筑科学 | 611篇 |
矿业工程 | 203篇 |
能源动力 | 115篇 |
轻工业 | 837篇 |
水利工程 | 291篇 |
石油天然气 | 215篇 |
武器工业 | 39篇 |
无线电 | 56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93篇 |
冶金工业 | 276篇 |
原子能技术 | 84篇 |
自动化技术 | 7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07篇 |
2023年 | 174篇 |
2022年 | 189篇 |
2021年 | 243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199篇 |
2018年 | 207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118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338篇 |
2013年 | 285篇 |
2012年 | 305篇 |
2011年 | 346篇 |
2010年 | 275篇 |
2009年 | 295篇 |
2008年 | 313篇 |
2007年 | 306篇 |
2006年 | 279篇 |
2005年 | 288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198篇 |
2001年 | 172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102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7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磨细矿渣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是当前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在很多场合,膨胀剂需要与磨细矿渣粉同时使用,所以了解磨细矿渣粉的使用情况对更好地应用膨胀剂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我在1996年研究磨细矿渣粉性能时,曾会同任子明先生翻译过一些日本研究和使用磨细矿渣粉的资料,现在看来这些资料对我们的应用仍然很有帮助,遴选其中有关使用注意事项的文章刊登,供读者参考——赵顺增。 相似文献
2.
本阐述了红外线辐射采暖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了红外线辐射采暖是高大空间建筑物最经济的供暖方式。 相似文献
3.
分榀提升脚手架安全技术浅述○彭宅盛(一冶深圳南方建设公司)1概述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外脚手架是完成高处作业和高处临边防护必不可少的临时设施。提升式外脚手架是近年来高层建筑施工外脚手架工艺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它具有结构先进,节约材料,提高搭设效率,高处作业... 相似文献
4.
5.
住宅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不仅需要有集热板设置,其辅助热源的选择也是值得推敲的,因为根据不同的需求,可有不同的配置.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住宅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及辅助加热装置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7.
8.
本工作对Cd(Ⅱ)在多孔六方氮化硼(p-BN)上的吸附行为和机理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于Cd(Ⅱ)吸附的影响,并采用不同手段表征了吸附前后p-BN的化学组成、形态和表面官能团的变化,进而研究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在pH 7.0和313 K条件下, Cd(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184mg·g–1,其动力学数据与拟二级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吻合,表明吸附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限速步骤主要是分子扩散。Cd(Ⅱ)在p-BN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和吸热过程,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说明Cd(Ⅱ)通过多层和单层吸附而吸附在非均相表面上。XPS的光谱结果显示,p-BN吸附剂具有大量的B–N,B–O等结构用作键合位点,有利于从废水中吸收Cd(Ⅱ)。这些结果表明, p-BN有希望作为吸附材料用于清除水体中的Cd(Ⅱ)。 相似文献
9.
动态模型飞机几乎可被视为现实生活中同等型号飞机的"缩小版",它的起飞、滑翔和降落的全过程与民航机几近完全一致.若要使模型飞机具备与之类似的功能,设计人员必须精确掌握各项构建要素.因此,重点围绕动态模型飞机的重心构成要素、调整方式及原理、升力中心展开分析,希望公众改变传统认知,正确看待模型飞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勘探地震领域已扩展到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复杂油藏和深层目标等。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发展到了宽方位、高密度、宽频带("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阶段;地震波成像技术发展到了贝叶斯(Bayes)参数估计理论下的全波形反演(FWI)和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成像(LSRTM);油藏描述发展到了综合信息利用和最佳判定阶段;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发展至全新的阶段。横向缓变的层状介质假设、地表一致性假设、射线理论波传播和Zoeppritz方程界定了上一代精确地震勘探的方法技术及其适用性,上一代精确地震勘探以高分辨率地震子波作为成像处理的核心目标,并据此开展薄层油气藏的识别、描述与评价。而描述任意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波动理论和贝叶斯参数估计理论构成了新一代高精度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两宽一高"的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和更高精度的子波处理;基于高维、字典基和稀疏特征表达的信号处理技术(解决去噪、数据规则化、数据压缩、去混叠等问题)、建立更精确速度和Q值模型以及估计宽带反射系数的特征波反演成像技术、宽带波阻抗成像技术和基于信息综合的人工智能油藏描述技术代表了走向精确地震勘探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