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球磨-固相法,对Mn位进行Fe、Mg共掺杂,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Mn0.7Fe0.3-xMgxPO4/C(x=0.00,0.02,0.04,0.06)。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 Mn0.7Fe0.3-xMgxPO4/C呈现单相橄榄石结构;所得材料粒径分布均匀,在100 nm左右。经Fe、Mg共掺杂后材料综合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其中Li Mn0.7Fe0.26Mg0.04PO4/C材料的性能最佳,在0.1,0.2,0.5,1和2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9.7,154.3,148.2,143.9和134.7 m Ah/g,1 C倍率下电池循环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4.5%,倍率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泥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环保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电收尘器作为高效除尘设备得到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我国大型现代化水泥厂,特别是回转窑窑尾几乎都采用电收尘技术。作者较详细地阐述了水泥厂的干、湿法回转窑使用电收尘器过程中出现的内部构件腐蚀、绝缘爬起、极线脱落等问题和原因分析以及相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供水管网爆管具有定位难、影响范围广的特点,长期困扰着供水企业。针对供水管网爆管区域识别问题,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下的爆管工况,利用爆管特征值矩阵构建爆管样本数据集,采用极限学习机算法(ELM)建立爆管区域识别模型;应用K-means聚类算法分析节点水力变化特征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管网进行监测区域划分与监测点布设,形成多种监测方案;综合爆管识别率等参数,分析ELM在不同监测方案以及在噪声影响下的识别性能。采用实际管网算例进行了爆管区域识别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进行有效的爆管区域识别,同时结合不同分区方案可以提高爆管识别率;监测点的增加可以减小压力监测数据的噪声影响。 相似文献
6.
7.
彩压瓷砖是1910~1940年出现于东南沿海建筑的一种特殊釉面砖,通过对其应用调查研究发现,该瓷砖来源于英国,后传播至日本和东南亚,主要通过华侨贸易活动传入我国.进入中国后出现了以寿桃、瑞兽等为母题的中国吉祥纹样的瓷砖.瓷砖用于历史建筑时作为灰塑和石雕等传统装饰工艺的替代品出现,多用于屋脊、檐口以及壁柱等重点装饰部位,... 相似文献
8.
使用微波辅助的方法高效合成了两种未见报道的不对称咪唑盐类离子液晶化合物,1-[4-(十二烷氧基)苯基]-3-己基咪唑溴盐和1-[4-(十二烷氧基)苯基]-3-辛基咪唑溴盐,并通过POM和DSC对它们的液晶性能进行了充分研究。实验表明,两种咪唑盐呈现出典型的和良好的近晶相织构。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