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了解褐煤煤质特性的情况下,对国内、外煤气化工艺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适合褐煤煤种的制取甲醇合成气大型煤气化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
3.
采用相场模型和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过冷纯金属熔体的枝晶生长,计算区域为二维正方形均匀网格. 建立了不同热扩散条件下尖端过冷度、速度、半径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此外研究发现枝晶稳定生长时,其尖端过冷度和速度与热扩散系数成正比,尖端半径与热扩散系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通过真空电弧炉制备不同Si质量分数的铝硅合金,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测量合金的潜热,分析了Al-Si合金的成分与潜热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Al-Si合金初生相和共晶相的潜热需要进行单独求解,在Si的质量分数为4.16%~21.4%范围内,Al-Si合金潜热随Si的质量分数增加呈线性增加,亚共晶潜热、过共晶潜热具有不同的线性关系,分别为:Lhypo=353.4+12X(亚共晶)和Lhyper=409.6+7.54X (过共晶),其中X为Si的质量分数;过共晶Al-Si合金中初生Si相的潜热与纯Si的潜热相差较大是由Al-Si熔体中与纯Si熔体中Si的形态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二次纯化后的红皮云杉球果原花青素与金属离子(Fe2+、Zn2+)螯合、与蛋白质大分子(牛血清蛋白)络合反应的条件。考察了原花青素浓度、温度和pH对配合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并进一步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考察了配合体的性质。结果表明,优化后原花青素与Fe2+、Zn2+螯合率分别为89.12%±1.06%、88.31%±0.87%,与牛血清蛋白络合率为91.78%±1.25%。原花青素经过配合后其生物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且不同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增强程度不同,但均具有较强的ABTS+·、DPPH·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清除能力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笃斯越橘为原料,主要测定其花色苷精制物在121℃加热6、8、10min及不同pH下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液中单体花色苷、辅色花色苷、聚合花色苷和总花色苷含量随着加热时间增加及pH升高大体都呈下降趋势,辅色花色苷在pH4.0~5.0时有微量的存在。花色苷残留率随加热时间增加、pH升高而降低。DPPH·法结果表明,同一pH条件下,处理液对DPPH·清除能力为加热6min8min10min;3个时间下的处理液清除能力均在pH1.0时达到最佳,且其IC50值分别为1.50、2.94、3.40μg/mL。ABTS+·法结果表明,pH1.0、121℃加热6、8、10min下,处理液的IC50值分别为0.27、0.29、0.32μg/mL;处理液的清除能力整体随加热时间增加、pH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8.
9.
10.
以野生蓝莓为原料提取花色苷,对其进行纯化、121℃高温加热6 min和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处理,测定处理后的样液的抗氧化活性,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条件对花色苷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处理环境下,水溶液中的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随纯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强,二次纯化物的活性是粗提物的4倍左右,但在模拟胃肠环境中活性受纯度的变化影响较小;在同一纯度下,花色苷经过模拟胃肠和高温加热处理后抗氧化活性大大的降低,水溶液中的花色苷活性是模拟胃肠环境中的2倍以上;花色苷经121℃高温加热后活性大大降低,同一条件下活性损失了一半左右,但这种损失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较小,粗提物水溶液中的花色苷的活性是121℃加热后的花色苷的2.7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