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工业 | 11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8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27篇 |
水利工程 | 16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以围堤工程为例,介绍了非织造土工布作为反滤层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了土工织物的应用意义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与基追比例对烟叶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烟叶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施氮量增加了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降低了总植物碱、总氮、钾含量及钾氯比,改善了烟叶感官质量;降低施氮量显著降低了氮素积累量、来自肥料和土壤的氮量,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相同施氮量,随追肥比例增加,2009和2012年度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先增加后降低,总植物碱、总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2010年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降低,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提高。2009、2010年度感官质量分别以追肥比例为70%和50%的处理最佳;2012年度高施氮量以追肥比例为70%处理最佳,低施氮量以50%处理最好。增加追肥比例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通过3年研究发现,施氮量从90 kg/hm2降至45~60 kg/hm2,追肥比例增至50%~70%可改善烟叶感官质量及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施氮方式对烤烟氮素吸收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肥比例对烟株氮素吸收累积、土壤硝态氮、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量、烟株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量无明显影响,减少氮肥用量与基肥用量降低了成熟期叶片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量,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生长前期和后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糖碱比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总植物碱、总氮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基追肥比例为30:70处理的还原糖含量、糖碱比较大,总植物碱含量、总氮含量较小,香气质、余味得分较高。施纯氮90 kg/hm2,基追肥比例为50:50和30:70的处理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本试验条件下,兼顾烟叶产量与品质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为施纯氮90 kg/hm2,基追肥比例为30:70。 相似文献
5.
6.
7.
8.
采用粒度谱计算方法分析连云港及邻近海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特征,为徐圩防波堤口门布置和连云港港航道回淤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连云港港主航道和徐圩航道5 m等深线以外的区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率为0.1~0.2,表明航道回淤强度将处于较低水平,对今后航道维护有利;5 m等深线以内区域的交换率为0.3~0.4,悬沙落淤对航道回淤有一定贡献,表明该航道段回淤量相对较大,计算结果与实测航道回淤强度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灌河口沙嘴正常天气条件下交换率小于0.2,说明悬沙落淤对沙嘴的影响较小;5 m等深线以内破波带水域交换率大于0.5,表明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频繁。连云港港及邻近海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主要为粒径小于62 μm的细颗粒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为减少泥沙回淤对徐圩港区港池正常运行的影响,兴建防浪挡沙堤并将堤头布置在破波带之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以及地区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保护成本(或效益)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依据"公平、公开、公正"和"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概念;从生态补偿主客体的划分,补偿标准,补偿模式与补偿方式,补偿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为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于Arc 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的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广西德保县岩溶内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以期为防治岩溶内涝灾害提供科学依据。综合比较德保县降雨条件、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等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然后利用Arc GIS技术得到德保县岩溶内涝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区划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德保县岩溶内涝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关镇,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耕地面积分布较广的北部地区,而东部及西部地区的内涝灾害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