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鲁米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发光反应试剂,它和氧化剂反应可产生最大发射波长为425 nm左右的化学发光。本文报道碱性介质中的鲁米诺,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存在时,与高锰酸根(MnO_4~-)间的化学发光反应,就反应试剂的浓度、反应液体积及碱性介 相似文献
2.
<正> 用催化光度法测定钴已有报道。本文研究表明在碱性介质中,对氨基苯磺酸被过氧化氢氧化后其产物在波长为320nm处产生最大吸收(A_(320nm)),钴离子可强烈催化该反应,而使A_(320mn)显著增加,其吸光度增加值ΔA与一定量的钴离子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拟定了一种测定超痕量钴的催化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为0.02ng Co~(2+)/ml,线性范围为5.0×10~(-4)~0.7μg/25ml。应用本法于实际水样中钴的测定,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4.
5.
7.
随着通信系列卫星型号任务量快速增加,型号研制周期要求更为严格,在此大背景下,设计人员对电缆网研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设计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加强设计数据的一致性管理能力成为电缆网接点设计的发展方向。当前,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电缆网设计工作正成为行业主流模式。本文通过对现行电缆网设计流程的梳理,并结合对国外先进电缆网设计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电缆网设计新模式,以Capital信息化平台为例,对电缆网数字化设计流程及方案进行探讨,为后续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电缆网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先采用由110 g/L ZnCl_2、100 g/L NiCl_2·6H_2O、80 g/L CH_3COONH_4、40 g/L CH_3COONa、5~10g/L NaH_2PO_2·H_2O、180 g/L KCl、0.04~0.08 g/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4~6 g/L纳米SiO_2 (平均粒径7~40 nm)组成的镀液,在pH为4~5、温度为45℃和电流密度为1.5 A/dm2的条件下电镀20 min得到厚度为30~40μm的Zn-Ni-P-纳米SiO_2复合镀层。然后在氮气保护和不同温度(200、300、400和500℃)下热处理2 h。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镀层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00℃热处理的Zn-Ni-纳米SiO_2复合镀层的综合性能较好,显微硬度为198 HV,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水体中微量铁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由化学反应提供能量而导致的光辐射现象称为化学发光。以化学发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灵敏度高和线性响应范围宽等优点。人们曾用鲁米诺-H_2O_2-Fe~(2+)及鲁米诺-胺-Fe~(3+) 发光体系来测定铁,但上述方法或是检出限受限制,或是Cr~(3+)、Co~(2+)、Mn~(2+)和Cu~(2+)等离子有较大的干扰。本文工作主要是采用鲁米诺-OH~--H_2O_2-Fe~(3+)化学发光体系来选择测定铁的条件,以改善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中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柠檬酸钠为主要配位剂,乳酸、甘氨酸、硫酸铵分别为辅助配位剂,在硬铝上二次浸锌后化学镀Ni-W-P合金。基础镀液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 20 g/L,Na2WO4·2H2O 20 g/L,NaH2PO2·H2O 30 g/L,CH3COONa·3H2O 20 g/L,硫脲2 mg/L,pH 8.0,温度85℃,时间1 h。研究了不同配位剂组合对化学镀Ni-W-P合金沉积速率及镀层显微硬度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0 g/L柠檬酸钠+10 mL/L乳酸时,所得镀层的孔隙率最低,为0.63个/cm2;使用30 g/L柠檬酸钠+10 g/L甘氨酸时,镀层的显微硬度较单一使用柠檬酸钠时有所提高;使用30 g/L柠檬酸钠+25 g/L硫酸铵时,沉积速率最高,为14.69 mg/(cm2·h),镀层的显微硬度高达786.9 H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