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Triton X-100存在下的pH 10的Na2B4O7-NaOH缓冲介质中,研究了1-吡淀-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PYPAPT)与汞离子(Hg2 )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微量汞的测定方法。Hg2 与PYPAPT形成1∶2的红色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18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2×105L.mol-1.cm-1,Hg2 质量浓度在0~0.64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铅锌矿样中微量汞的测定,RSD小于2.6%,测定结果与AAS法相符。 相似文献
2.
3.
苯基取代脂肪族一元酸的电子结构与化学反应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苯基取代直链型脂肪族羧酸化合物的空间构象和电子结构分析,α-苯基癸酸的羧基C-C单键能垒达791.9584kcal/mol,α-C-Ph单键旋转能垒达205.5113kcal/mol,α-苯基癸酸的α-C-C和α-C-Ph单键空间效应较大;苯基对羧酸化合物有吸电子作用;苯基对羧酸的离解能力变化随苯基与羧基的距离增加而减小,这种变化规律的位置在癸酸的奇数位比偶数位使羧基H的电荷密度减少明显,可形成2条趋一点的曲线;α-苯基癸酸的反应性比β-苯基癸酸的反应性好,β-苯基癸酸比γ-苯基癸酸反应性大,苯基癸酸比对应癸酸的化学反应活性大. 相似文献
4.
5.
运用G98W程序,采用Lanl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eta~5-C_5H_5)MoX(CO)_2[C(CH_2)_2CH_2O]}(X:Cl、Br、I)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结构在能量上是稳定的,因而能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为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组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η~x-C_6H_6)Cr(CO)_n(x=1-6;n=1-5)复合物体系的可能构型进行了自由优化及相互作用能的计算,研究了不同羰基数对复合物稳定性、苯和羰基铬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对苯和羰基铬相互作用进行了NBO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当n≤3时,苯与Cr(CO)_n以η~6配位;当n≥4时,苯与Cr(CO)_n以η~2配位;(2)最稳定复合物中随羰基数的增加Cr-C_(benzene)平均键长增长,最大二面角H-C-C-H偏离碳环的角度随复合物对称性降低而逐渐增大;(3)当n为奇数时,复合物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苯C-C键的π轨道和Cr-CO键的σ反键轨道;当n为偶数时,复合物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苯C-C键的π轨道或π~*轨道与Cr的孤对电子轨道;(4)复合物羰基数越多,最稳定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能数值越大,稳定性越小。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基组水平上自由优化(η~x-C_6H_6)Mo(CO)_n(x=1-6;n=1-5)复合物体系的可能构型及计算相互作用能,探索不同羰基数对复合物稳定性、苯和羰基钼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分析苯和羰基钼相互作用的NBO。结论(1)苯以η~6与Mo(CO)_n(n=1-3)配位形成的复合物比较稳定,但η~6配位复合物CO的个数越多,则越不稳定;(2)复合物1、2、3和10中,Mo(CO)_n与苯的相互作用拉动电荷由苯的π键电子向Mo(CO)_n的σ_(Mo-CO)~*键转移,而在复合物7中,苯的π键电子向Mo(CO)_n中Mo的孤对电子轨道d转移。 相似文献
8.
在甲醇溶液中,2-萘甲酸与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2-萘甲酸酯配合物。经IR、(~1H,~(13)C和~(119)Sn)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体晶系,空间群为P2_1/n,晶胞参数:a=1.12488(8)nm,b=1.99595(15)nm,c=1.35539(10)nm,α=γ=90°,β=107.956(1)°,Z=4,V=2.8949(4)nm~3,D_c=1.311 Mg·m~(-3),μ(MoKa)=0.909 mm~(-1),F(000)=1192,R_1=0.0269,wR_2=0.0582。该配合物中锡原子分别与碳和氧配位,形成五配位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实验表明,配合物对人癌细胞NCI-H460、MCF-7和HepG2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吡啶-3-甲酸与双三苄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三苄基锡吡啶-3-羧酸酯.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为:a=1.06160(7)nm,b=1.46940(10)nm,c=1.60558(11)nm,β=106.4830(10)°,Z=4,V=2.401.6(3)nm3,Dc=1.422 g·cm-3,F(000)=1040,μ(Mo Kα)=1.086 mm-1.R1=0.0247,ωR2=0.0544.中心锡原子与周围原子形成五配位三角双锥结构,N与Sn之间的弱作用形成一维链配聚合物.经分子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探讨化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高分子负载Lewis酸、无机盐类、单质碘、固体超强酸、分子筛、离子液体、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催化剂催化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