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4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9篇 |
综合类 | 103篇 |
化学工业 | 278篇 |
金属工艺 | 85篇 |
机械仪表 | 142篇 |
建筑科学 | 205篇 |
矿业工程 | 147篇 |
能源动力 | 34篇 |
轻工业 | 213篇 |
水利工程 | 142篇 |
石油天然气 | 106篇 |
武器工业 | 44篇 |
无线电 | 24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3篇 |
冶金工业 | 118篇 |
原子能技术 | 32篇 |
自动化技术 | 2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缓进给磨削,也称蠕动磨削,强力磨削,全深度磨削或铣磨。这种磨削工艺是六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磨削工艺,常常是由整体材料通过一次走刀而磨成完整的型面深度。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磨削工艺的传统概念,即磨削工艺只能从零件表面剥去一层很薄的金属余量来得到很高精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原因,IT系统在国内虽为人知晓,但应用不多,讨论也不多,不过它确有独特性,供电连续性高是其优点。绝缘监控、接地故障保护与TN、TT系统比,有不同处,也有相似处,应用得当,就能扬长避短,但保护措施都要整体到位。有关上述各点,本文都有分析。欢迎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3.
微机型保护装置以其灵活性强、可靠性高、调试方便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结合现场调试中 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1993~1995年采取田间试验和池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钾素的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增施钾肥,能够增加小麦植株基部1,2节间粗度和壁厚,提高植株抗倒能力;能够提高叶面积系数,增加旗叶Chl含量,减少O_2~-产生,降生MDA含量,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增粒增重,从而显著增加小麦产量。但施钾量超过 150kg.hm~2以后其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工业机器人减速比不准导致定位精度较差,通过圆拟合的方法推导出减速比测量原理,借助高精密激光跟踪仪、工业机器人等相关实验设备,建立减速比标定实验平台,拟合出实际减速比,建立实际减速比和理论值的线性关系。通过选取20组目标位姿,开展减速比标定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减速比标定后,工业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得到显著提高,位置精度最大提高了84%,平均定位精度能够达到0.58mm,同时验证了测量原理的有效性,对于企业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后续工业机器人参数标定研究以及实时补偿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印把子沟人工骨料生产系统是锦屏一级水电站混凝土粗骨料的唯一生产系统,承担约680万m3混凝土和3.4万m3喷混凝土的骨料生产任务,共需生产成品骨料约1 650万t。该系统从2008年10月开始运行,至今已经生产了约40万t成品骨料。针对砂岩毛料料源生产的成品料针片状、裹粉、超逊径、石粉含量、细度模数等参数超标问题,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工艺流程,着重介绍了质量控制、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工艺设计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9.
10.
重点介绍了蓄电池电压陡降与容量之间的关系及各操作因素对电压陡降的影响。由此引出一种新的蓄电池容量预测思路,并就如何实现它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对该思路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