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90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6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级跌水充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农村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旭  吉祝美  吕锡武 《净水技术》2007,26(3):60-61,79
采用跌水充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农村污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为9.6℃,当HRT=4h、进水流量为250L/h时,该工艺对CODMn、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6.58%、4.95%、8.87%、6.64%,试验取得初步效果。通过对机理的分析,多种微生物的共降解协同作用是使这些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这为后阶段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方法在缓解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能用较少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其整体效益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摘要: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及选择处理工艺应考虑的因素,构建了适应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要求的“厌氧消化-缺氧-好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本文系统阐述了厌氧生物滤池反应单元在“厌氧消化-缺氧-好氧-人工湿地”工艺去除化学需氧量(COD)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厌氧生物滤池处理效果、产气效能、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厌氧生物滤池单元经过65d的中低温驯化后稳定运行,在HRT为72h条件下,厌氧系统污水COD去除率约37.8%。与跌水接触氧化和人工湿地工艺联用后,平均出水COD 39.3mg•L-1,平均去除率为86.2%,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COD项目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
史静  吕锡武  许正文  吴青青  方梦媛 《化工学报》2014,65(10):4094-4100
针对A2N-IC-SBR工艺中部分出水氨氮不能达标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考察了改进方案下A2N-IC-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可以大幅提高氨氮去除率,且不会影响出水磷浓度。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浓度均能够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与连续流A2N-IC工艺相比,A2N-IC-SBR在强化磷回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采用了连续均匀投加钙盐的方式,有利于非均相结晶,产生了片状的钙磷结晶体。  相似文献   
4.
气浮除藻工艺的比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朱光灿  吕锡武 《净水技术》2012,31(6):25-28,76
该文基于气浮理论,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气浮法去除富藻水中藻类工艺,并从混凝过程优化、表面活性剂选择、气泡特性影响和气浮参数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实际运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压力溶气气浮能够很好地完成除藻工作,产生的藻浆能够满足后续处置要求;混凝剂及表面活性剂需结合藻类表面特性来选择。试验中使用的PAC、AS及FC三种混凝剂都能够达到气浮除藻要求,含藻水中污染物去除率均达90%以上。气泡大小及稳定性与溶气方式及无机盐含量相关,气浮参数中pH应根据混凝剂的选择进行调节,处理富藻水时回流比控制在28%~30%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南京段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工艺(强化过滤工艺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CODMn、UV254、DOC及BDOC的去除率分别为30%、41%、27%及25%。强化常规工艺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各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34%和52%、48%和50%、37%和40%及74%和82%。强化过滤工艺及生物活性炭工艺对1,2,4-三氯苯的去除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常规工艺对MW大于5 kDa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强化过滤工艺对MW小于1 kDa的有机物去除率大于25%,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各个分子量区间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特别是对原水中占多数的MW小于1 kDa的有机物去除率大于30%。  相似文献   
6.
采用连续流双污泥系统模拟污水处理中试试验,通过改变碳源投加量实现不同C/N比,探究连续流双污泥系统C/N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在不同进水C/N下,均能取得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随C/N比升高,反硝化作用增强,TN去除率相应升高,C/N比值为5、6时,平均去除率可达86%;C/N比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小;C/N比对TP去除效果影响显著,C/N比值为3时TP去除率最高,平均去除率为93%,随C/N比增高去除率逐渐下降,C/N比值为6时TP平均去除率仅为61%。可见,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对进水C/N比偏低的生活污水有着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考虑采用具有磷吸附能力的基质构建人工湿地,以吸附性能和出水pH等应用条件优化为前提,选择5种常见材料进行静态吸附试验,研究它们对磷的吸附能力。将不同特性的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构建混合基质,筛选除磷效果最佳的混合基质,研究其对水中磷的等温吸附特征,考察温度、初始浓度、基质粒径3个因素对混合基质吸附除磷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分析。试验设计条件下,以出水pH值8.5为优化目标,加气混凝土、陶粒、砾石按质量比3∶1∶1制得的混合基质ACG311对水中磷的去除效果最佳;对该比例混合基质进一步研究发现,ACG311对磷的等温吸附特征更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3.015 7 mg/g;温度、初始浓度以及粒径对ACG311混合基质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有影响;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准确地描述该混合基质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李丹  吕锡武  巩佳佳  汪思宇 《净水技术》2020,39(8):72-79,130
禾草作为湿地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净化的研究鲜有报导,为探究冷季型禾草作为湿地植物的可行性,通过构建浅薄型人工湿地对4种冷季型禾草的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为期6个月的长期监测,并对此人工湿地系统的物料平衡和禾草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 L.)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冷季型禾草人工湿地在进水NH~+_4-N、TN、TP分别为10.23、23.43 mg/L和1.63 mg/L的条件下,出水浓度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种植匍茎剪股颖(Agrostis palustris Huds.)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的人工湿地出水浓度达到了一级B标准;冷季型禾草人工湿地系统对磷的去除主要依靠基质的富集,对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作用;冷季型禾草在冬季污染物削减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试验结果认为,4种冷季型禾草中黑麦草和苇状羊茅对农村生活污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可作为冬季湿地植物,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适宜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结合已有生物生态工艺,将黑水、灰水分开收集处理,提出"黑水厌氧-混合污水缺氧-好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探究组合工艺中"缺氧-好氧"部分,即"缺氧池-水车双侧驱动式生物转盘"耦合装置的工艺运行与污染物去除规律。结果表明,水车双侧驱动式生物转盘对COD去除效果良好,出水均维持在50 mg/L以下,且COD去除效果主要受进水有机负荷影响。当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3 h、回流比为100%时,系统TN和NH_4~+-N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47.4%和95.2%,其中水车双侧驱动式生物转盘对NH_4~+-N的去除率达91.4%。该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总体运行良好,出水水质可稳定达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进行了数学模拟研究, 针对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提出了一种迭代计算的校正方法。该方法结合了6个批式实验模拟(氨氮吸收速率AUR、硝氮吸收速率NUR、耗氧速率OUR、厌氧释磷速率PRR、好氧吸磷速率PUR_aerobic和缺氧吸磷速率PUR_anoxic)、灵敏度分析以及数学优化方法(遗传算法):通过迭代计算确定合适的污泥组分比例, 完成对6个批式实验的模拟;灵敏度分析可以分别确定各个批式实验模拟中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 挑选待优化参数, 完成参数识别;数学优化方法可以自动对参数进行校正。结果显示, 校正后的模型对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的模拟效果较好:6个批式实验的模拟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ARD)分别为5.65%、17.27%、6.02%、7.11%、13.07%和6.98%;30 d动态出水COD、NH4+-N、TN和TP的ARD值分别为4.72%、18.87%、9.45%和38.11%。研究结果表明, 提出的迭代方法可以用来对活性污泥模型进行校正, 而且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