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篇 |
综合类 | 28篇 |
化学工业 | 31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9篇 |
建筑科学 | 19篇 |
矿业工程 | 6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5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46篇 |
无线电 | 1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3.
4.
目的 探究无机盐与硫化氢(H2S)对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的影响规律。方法 综述了无机盐与硫化氢在三甘醇脱水性、再生性、流变性、发泡消泡性能以及腐蚀性等方面对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的影响。结果 随着三甘醇溶液中无机盐和硫化氢的富集,三甘醇溶液流变性下降,易发泡且消泡困难,还会与三甘醇发生反应,引起三甘醇变质,脱水效果明显下降。含硫化氢的三甘醇溶液具有腐蚀性,腐蚀管道和设备后产生铁离子,进一步影响三甘醇的性能。结论 由于三甘醇自身的化学结构易受破坏以及外界高温环境,使得三甘醇易发生变质。在天然气采用MDEA进行脱硫时,需要控制MDEA的添加量。建议:(1)深入研究三甘醇变质机理;(2)建立各无机盐离子与硫化氢对三甘醇溶液脱水性能影响的模型;(3)建立统一的三甘醇溶液废弃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酸化原油脱水困难的原因,通过回顾近几年开展的酸化原油脱水影响因素实验以及现有的酸化
原油脱水工艺,总结了pH值、温度、固体颗粒影响原油破乳的机理,归纳不同破乳脱水工艺的适用性。热化学沉
降法适合处理黏度、含水率不高的原油。超声波稠油破乳脱水的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作为热化学沉降工艺
的辅助破乳。水洗法可去除部分固体颗粒和酸化淤渣,适用于重力沉降前预处理。高频脉冲电脱水法对酸化
油、老化油脱水效果都较好,适用于精脱水处理。微波破乳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进一步研究破乳机理以及验证工
业实用效果。最后对未来原油破乳和脱水工艺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山蓝中的色素主成分进行鉴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了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结合化学鉴定法和UV、IR、1H-NMR和MS光谱解析鉴定结构,采用比色法测定色素主成分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Fe3+的还原能力。本实验确定了山蓝色素主成分结构,为2-氨基-7,8-二甲氧基-3H-吩恶嗪-3-酮,并且有药理活性,对DPPH.显示强的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从而对色素的含量测定及体内外药理实验铺垫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基础驱动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正逐渐成为政府破解城市问题的主要手段,对于解决传统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度较差、信息反馈滞后等问题有着积极意义。在智慧城市治理的背景下,通过对中英两国参与式规划案例中关于信息反馈问题的深入分析,从参与反馈流程、信息反馈方法与信息开放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合我国国情给予参考性的改善建议,以最终实现我国规划决策“以人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乳液黏温曲线变化规律进行挖掘,对凝油团形成过程定量表征,推导得出凝油团形成的数学关系表达式,将胶凝过程细化为凝油团形成和黏附两个阶段。通过蜡沉积的温度条件,发现随着沉积管壁的温度降低,凝油团形成系数逐渐增大,胶凝作用逐渐显著,即在沉积初期蜡沉积的厚度迅速增加,这与蜡沉积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有机胺吸收/解吸CO2变化过程,以哌嗪(PZ)为吸收剂,利用浓硫酸调节PZ的质子化程度,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pH下的PZ溶液吸收CO2情况,进一步揭示PZ和质子化PZ化学吸收/解吸CO2的过程机理。结果表明,吸收过程中PZ与CO2反应生成哌嗪单氨基甲酸盐和双氨基甲酸盐;当溶液pH为7.95时,溶液中哌嗪双氨基甲酸盐和部分单氨基甲酸盐发生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当溶液pH低于7.95时,溶液中CO2以哌嗪单氨基甲酸盐和碳酸氢根形式共存。与PZ吸收剂相比,质子化PZ吸收CO2过程中的双氨基甲酸盐相对含量降低,解吸性能提高,有利于PZ吸收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