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本期是电子计算机在铸造造型设备设计、研究中应用的专集。大连工学院工程力学系和机械系的部分同志从一九八○年开始,组织起来,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对造型设备中的气动微震压实造型机的震击机构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优化设计和结构强度、刚度校核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其中部分研究成果曾在铸造学会铸造设备学组和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上交流过,并在铸造机械、铸造技术,大连工学院学报等刊  相似文献   
2.
轮胎定型硫化设备的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轮胎定型硫化设备的研发历程和使用现状,分析了未来轮胎生产企业对硫化设备的技术需求。重点对硫化机组的技术特点、研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硫化机组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以期为我国硫化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崔兰浩  胡卫兵  张锡成  邱智豪 《工程力学》2024,39(6):77-86, 104
为了准确描述半刚性榫卯连接柱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性能,采用非线性转动弹簧以模拟柱体在地震作用下的摇摆行为,基于柱体、榫卯节点及斗栱的非线性恢复力模型,提出了单层殿堂式木结构地震分析的集中质量简化分析模型,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时程分析。通过计算时程曲线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未考虑柱体摇摆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误差较大,考虑摇摆效应的整体结构时程曲线计算峰值与柱架的实际位移峰值误差相对较小,且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基于简化模型进一步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竖向荷载可以显著降低殿堂式木结构的地震位移响应;柱高越大,结构的地震位移响应越大;结构的地震位移响应随着榫卯节点转动刚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斗栱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从而降低了结构的地震位移响应。研究结果可为木结构古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评估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发布的2021年度最新数据,从经营情况、排名变化、行业市场和区域市场等多个角度对国际工程设计商的海外市场表现进行全面解析,着重分析入围225强的中国工程设计商情况,并提出中国工程设计商应该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并采取多元化发展,提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古代殿堂式木结构建筑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按照《营造法式》制作的古代殿堂式木结构建筑心间缩尺模型进行了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选用E 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作为输入地震动。测量了台面、柱脚、柱头、木梁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对模型的破坏形态、自振周期、阻尼比、动力响应、滞回耗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自振周期T的变化范围为0.48~0.67s,阻尼比ξ的变化范围为0.029~0.046,模型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随着地震加速度的增强而增大;模型的动力放大系数β<1,且随着地震加速度的增强而减小;铺作层、柱础层都是通过摩擦滑移来耗能,柱架榫卯节点的耗能能力最强,在模型的耗能、减震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锡成  许多思 《城市建筑》2014,(12):311-311
目前,沥青路面的试验检测工作尤为关键,作为道路施工建设中的难点工作之一,本篇文章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试验检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究,概述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试验检测的各个环节以及解决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缩尺比为1∶3.52的完好古建筑木结构当心间模型振动台试验,得到了完好古建筑木结构模型的破坏模式、加速度时程曲线及相对位移时程曲线。在验证完好结构有限元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榫卯松动的残损古建筑木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残损古建筑木结构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模态分析和动力响应分析,探讨了榫卯松动对古建筑木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榫卯松动的古建筑木结构自振频率较完好结构的低,且随榫卯连接残损程度的增大,模型自振频率显著降低;残损结构柱脚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柱架加速度响应及模型结构基底剪力较完好结构的小,柱架位移响应较完好结构的大,且随榫卯连接残损程度的增大,柱脚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柱架加速度响应及模型结构基底剪力明显变小,柱架位移响应显著变大。随PGA的增大,残损结构模型累积耗能不断变大;随榫卯连接残损程度的增大,模型各结构层的累积耗能先逐渐增大,当松动量超过一定值后,其累积耗能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8.
对宋代殿堂式木构建筑心间缩尺模型已残损的燕尾榫节点用碳纤维(CFRP)布进行加固,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选用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作为输入地震波,采用多点多指标同步测量柱根、柱头、斗栱的地震响应,对CFRP加固模型结构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FRP加固模型的自振周期T的变化范围在0.53~0.67 s之间,阻尼比ξ的变化范围在2.8%~4.6%之间,随着地震激励的增加而增大;加固模型的动力放大系数 β 小于1,随着地震激励的增加而减小;模型的铺作层、柱础层通过摩擦滑移来耗能,柱架层的耗能能力最强,在模型整体的耗能、减震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风亮  赵鸿铁  薛建阳  马辉  张锡成 《工程力学》2012,29(8):184-188,201
针对目前古建筑木结构研究领域中对屋盖梁架的动力性能研究甚少的现状,该文以殿堂型木结构为研究对象,按照《营造法式注释》的构造要求建立屋盖梁架层模型,通过对其进行动力性能分析,得出了屋盖梁架层的结构动力特性以及在各种工况作用下的位移最大响应值和加速度最大响应值,求解出了各梁架层的动力放大系数.研究表明:屋盖梁架模型的第一频率为1.486Hz;屋盖梁架模型的自振频率远远高于振动台试验整体结构模型的自振频率;梁架层最大位移值随地震作用和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大震(400gal)时半刚性榫卯连接的减震效果比中震(220gal)、小震(110gal)时的减震效果要好;层间动力放大系数值在1 左右;屋盖层与铺作层的动力放大系数在0.9 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零频起始带隙,提出"工"字型径向弹性超材料,并研究了其不同约束状态下弹性波的传播特性。通过对色散关系,频响函数和本征模位移场计算研究,发现在双面约束状态下可产生0~16 849 Hz的零频起始宽频带隙,主要由约束作用引起的模态转变产生。进一步,通过研究有限周期结构的方向振动位移场,发现零频起始带隙产生的机制为局域共振机制。最后,分析了结构参数对零频带隙位置及带宽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以应用于超低频减振等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