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1篇
  免费   1056篇
  国内免费   731篇
电工技术   139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121篇
化学工业   2360篇
金属工艺   770篇
机械仪表   1116篇
建筑科学   1576篇
矿业工程   867篇
能源动力   353篇
轻工业   1459篇
水利工程   763篇
石油天然气   914篇
武器工业   165篇
无线电   18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33篇
冶金工业   627篇
原子能技术   230篇
自动化技术   1696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599篇
  2022年   596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1184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777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346篇
  1997年   346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316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7篇
  1960年   7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对两种由镀铬C型钢做骨架、聚苯乙烯颗粒填充热塑压轧而成的钢塑复合板(其中A类板件规格为3 650mm×2 395mm×140mm(长×宽×厚),B类板件是在A类板件的内外侧表面增加厚度为10mm的硅酸钙板)进行了低周往复水平加载试验,分别研究其承载力、变形能力、滞回特性等方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板件均具备一定的侧向承载力,其中B类板件的水平极限承载力更高;两者变形性能均较好,两种板件均展现了良好的耗能能力,能满足作为非承重垂直分隔构件的要求,符合抗震设计的延性要求。试验结果可为装配式结构墙体在设计和施工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6.
在简述V.35接口的基础上针对V.35接口速率可变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速率可变的帧结构,该帧结构可支持N×64kb/s(3≤N≤32)速率,从而在V.35接口上实现了多种速率的低速业务传输.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块矿带式机鼓风干燥为研究对象,借助Fluent软件建立多孔介质床层内质量、动量、能量双方程和以及水分迁移方程的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台车去湿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鼓风温度的增加,料层去湿量增大,料层前缘在干燥时间为150 s左右发生水汽冷凝;在鼓风速度为1.43 m/s,鼓风温度为300℃的条件下,料层的去湿量与初始含水量的关系不大;随着鼓风速度的增大,料层去湿量增大,在干燥时间为360 s,鼓风速度分别为1.08、1.43、1.79 m/s时,料层最大去湿量分别为31%、36%、40%,且速度增大,冷凝区减少,但是冷凝值增大。  相似文献   
9.
多井评价是建立在单井精细解释对比分析基础上的预测储层及含油气性平面分布规律的技术方法,而常规测井资料无法区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因而利用多井评价结果确定岩溶发育程度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在岩心标定成像测井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15口井的成像测井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各分带的标准成像图版,利用交会图及直方图分析各分带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识别岩溶发育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残积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以及受岩溶作用较弱的基岩;②风化壳残积带在成像测井图像显示为"暗—亮—暗"条带状模式,垂直渗流岩溶带为垂直线状与暗色斑状组合模式,水平潜流岩溶带为水平线状—层状与斑状组合模式,基岩整体显示为亮色块状模式偶见线状或斑状特征;③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的顶部;④该区茅口组岩溶发育主要受裂缝发育控制,而裂缝发育又与断层关系密切。结论认为,该新方法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多井评价具有普遍适用性,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风险探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