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娟 杨艺 张建辉 赵爱梅 左辛利 锡林哈斯 额定敖其尔 翁国庆 毛慧琴 陈辉 陈琳涵 赵少华 王中挺 刘诚 张天舒 陶明辉 赖积保 马鹏飞 高吉喜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3,(3):214-226
“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是一种综合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巡护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技术手段为一体的监测体系。“五基”协同大气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系统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运用协同联动机制和技术方法,构建数据协同融合的核心算法模型,以期弥补常规遥感手段在监测时效、精度、周期等方面的短板。以棋盘井工业园区为示范区域,重点介绍了“五基”协同监测体系中五种不同技术手段的组成架构,展示了多技术手段协同监测以及应用分析成效,并讨论了该协同监测体系在解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关键技术问题上的效果。通过“五基”协同联动、多源数据融合,获得了本地污染排放特征及区域污染物传输的定量化贡献,实现精准溯源及执法,最终形成针对性的大气污染全面治理方案建议,有效支撑了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长期观测主要大气成分的体积混合比(VMR)廓线和柱总量对掌握中国气候变化和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首个TCCON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光谱(FTS)地基观测站——合肥观测站开展了系统性研究,该观测站可观测30多种大气成分的柱总量和VMR廓线。本文公布了2014年以来合肥观测站观测到的部分关键大气成分的时间序列,总结了迄今为止该站点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光谱反演表征和归一化、关键大气成分的总体演变特征、排放估计、卫星和化学传输模式(CTM)校验以及对大气污染来源和传输的相关研究。同时,本文还对合肥观测站的观测、科学研究和未来研究计划进行了展望。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合肥观测站将为中国政府制定绿色经济政策、实现碳中和及《巴黎协定》目标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燃烧是全球痕量气体和颗粒物排放的重要来源,对全球的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健康有显著的影响;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准确估算对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空气质量评估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基于卫星遥感的生物质燃烧排放估算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1)基于燃烧面积和火辐射功率遥感产品的生物质燃烧排放估算方法;2)燃烧排放估算中关键参量(在燃火点、燃烧面积、火点辐射功率)获取方法及相关产品;3)生物质燃烧排放清单产品;4)对生物质燃烧排放估算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海洋卫星COMs-1(Communication, Ocea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1)上携带的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传感器以海洋监测为主,也具备较好的陆地监测潜力,但传感器陆地辐射特性存在偏差。为改善GOCI陆地辐射特性,基于MODIS数据,对GOCI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开展交叉辐射定标,弥补场地定标成本较高、定标参数更新周期长的不足,拓展其陆地定量遥感监测能力。交叉辐射定标中,考虑GOCI和MODIS传感器相应波段光谱响应函数之间的匹配; 通过辐射传输模拟,订正两传感器观测角度对辐射定标的影响;通过选取两传感器同一过境时刻的数据,降低太阳角度对辐射定标的影响,提高交叉定标精度。通过MODIS数据模拟的GOCI相应波段的表观辐亮度与GOCI实测结果比对,R2大于0.88。对定标结果进行初步验证,表明交叉辐射定标后,GOCI陆地上的辐射特性满足基本的定量遥感需求。 相似文献
6.
数字媒体技术在保护非遗技艺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数字影像、交互体验、虚拟现实等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并促进其发展。文章以北海贝雕博物馆非遗传承单位为依托,实现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在非遗技艺传承的具体应用。设计构建了北海贝雕博物馆App平台,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作为载体,以实现贝雕作品展示、工艺教学、交流互动以及在线购买等多种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各界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在迅速提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将教学培养工作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同步。对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毛慧琴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8,(3):43-47
本文根据景宁县小水电开发的现状,从移民的安置角度、土地资源的利用、水电站的效益,环境影响等,对景宁县瓯江小溪大均河段以上流域水电开发方案进行研究,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综合各种因素,比较分析不同方案. 相似文献
9.
热带气旋对风力发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我国历史台风资料和对登陆热带气旋的梯度塔观测数据的计算分析,探讨登陆热带气旋对我国风力发电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在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中,有55.5%的个例可为风力发电带来良好效益,但也有3成的登陆热带气旋将对风电场造成破坏;登陆台风中心附近地层的湍流强度可异常增大达0.6~0.9,并且在40~60m高度的湍流强度比10m的大0.2左右。强烈的湍流扰动可能是导致风力机断裂损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受台风影响地区的风电场,风力机的抗风设计还需针对这一天气特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基于色彩均衡和图像融合的水下图像恢复方法。首先利用白平衡算法校正图像色偏,其次将校正的图像进行多尺度融合。融合处理过程主要完成伽马校正处理后提升对比度的图像和锐化处理增强边缘细节后的图像的显著性权重和饱和度权重计算,最后多尺度融合两个图谱计算后的权重得到最终的水下增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显著改善图像的暗区曝光度,提升全局对比度和边缘清晰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