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些年来,闪存存储在嵌入式、桌面机、服务器及数据中心领域中均得到了快速而广泛的应用.如何高效发挥闪存效率是近来存储系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存储系统以磁盘为基础的设计维系了60余年,基于现有存储系统的优化对闪存优势的发挥效果甚微.因而,重构闪存存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闪存与固态盘的特性,并分析了当前闪存存储结构的问题;然后,介绍了闪存存储架构从设备内FTL、主机端FTL、软件直管闪存以及开放可编程闪存的演进;接着,从软件直管闪存的软件定义和硬件卸载2个方面,分别介绍基于开放通道SSD的存储系统和基于近数据处理的闪存存储系统;最后总结了闪存存储重构和系统构建技术的挑战与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闪存存储系统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闪存因其低延迟、高并发、低能耗、体积小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首先讨论了简单利用闪存固态盘替换传统磁盘的方式隐藏了闪存特性,限制了软件系统对闪存特性充分利用的不足.然后,分析并比较了现有包括闪存加速卡、闪存阵列、基于闪存的分布式集群系统等基于存储介质直接构建的闪存存储系统的特点,归纳了其通过改变硬件接口、调整软件或控制器管理模块、匹配处理器与I/O处理能力等方式实现系统低延迟、高可靠、低能耗等特性的优化方法.然后重点讨论了闪存存储系统3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基于I/O栈调整与重构的存储性能优化、系统级可靠性、体积与能耗.最后总结了闪存存储系统的现状与特点,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RDMA)技术正在大数据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支持在对方主机CPU不参与的情况下远程读写异地内存,并提供高带宽、高吞吐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特性,从而大幅提升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性能,因此基于RDMA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将为满足大数据高时效处理和存储带来新的机遇.首先分析了基于RDMA的分布式存储系统简单替换网络传输模块并不能充分发挥RDMA在语义和性能上的优势的原因,并指出存储系统架构需要变革的因素.然后阐述了高效运用RDMA技术主要取决于2个方面:第1方面是硬件资源的高效管理,包括网卡缓存和CPU缓存的合理利用、多核CPU的并行加速以及内存资源管理等;第2方面是软硬件的紧耦合设计,借助RDMA在语义和性能上的特性,重构新型数据组织和索引方式、优化分布式协议等.同时,以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键值存储和分布式事务系统为典型应用场景,分别阐述了它们在硬件资源管理和软件重构这2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最后,给出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有效地提升了备份系统的备份效率,但重复数据的匹配开销也随之增加.针对该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重复数据删除的备份系统THBS,该系统提出了高精简的数据备份方法HAD(hierachical approach of data deduplication),依次从目录、文件、块、字节粒度分层多步,由粗及细地匹配删除重复数据,同时采用bloomfilter和倒排索引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匹配与磁盘访问,提高匹配查找速度.通过两组真实数据集的实验发现,THBS在备份过程中节省了63.1%~96.7%的存储空间,比Scp和Rsync分别节约了71.3%~97.6%,41.2%~66.7%的网络带宽,累计备份时间分别为Scp和Rsync的75%~86%和91%~97%.  相似文献   
5.

新型深度学习推荐模型已广泛应用至现代推荐系统,其独有的特征——包含万亿嵌入参数的嵌入层,带来的大量不规则稀疏访问已成为模型预估的性能瓶颈. 然而,现有的推荐模型预估系统依赖CPU对内存、外存等存储资源上的嵌入参数进行访问,存在着CPU-GPU通信开销大和额外的内存拷贝2个问题,这增加了嵌入层的访存延迟,进而损害模型预估的性能. 提出了一种基于GPU直访存储架构的推荐模型预估系统GDRec.GDRec的核心思想是在嵌入参数的访问路径上移除CPU参与,由GPU通过零拷贝的方式高效直访内外存资源. 对于内存直访,GDRec利用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提供的统一虚拟地址特性,实现GPU 核心函数(kernel)对主机内存的细粒度访问,并引入访问合并与访问对齐2个机制充分优化访存性能;对于外存直访,GDRec实现了一个轻量的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驱动程序,允许GPU从SSD中直接读取数据至显存,避免内存上的额外拷贝,GDRec还利用GPU的并行性缩短提交I/O请求的时间. 在3个点击率预估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GDRec在性能上优于高度优化后的基于CPU访存架构的系统NVIDIA HugeCTR,可以提升多达1.9倍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关系型的key-value数据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主流的key-value数据库或者是基于磁盘设计的,或者是传统的基于文件系统和闪存转换层FTL来构建的,难以发挥闪存存储设备的特性,限制了I/O的并发性能,且垃圾回收过程复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裸闪存的key-value数据管理架构Flashkv,通过用户态下的管理单元进行空间管理和垃圾回收,充分利用了闪存设备内部的并发特性,并简化了垃圾回收过程,去除了传统文件系统和FTL中的冗余功能,缩短了I/O路径.提出了基于闪存特点的I/O调度技术,优化了闪存的读写延迟,提高了吞吐率;提出了用户态缓存管理技术,降低了数据写入量和频繁系统调用所带来的开销.测试结果表明,Flashkv性能是levelDB的1.9~2.2倍,写入量减少60%~65%.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持久性内存良好的性能,设计了轻量级的持久性事务内存系统,它通过日志机制保证了事务的原子性和一致性.然而,相比于传统内存,持久性内存的存储单元往往具有更高的写延迟,并且存在有限的耐久性.发现现有的持久性事务内存系统存在日志机制带来过多的写操作问题:一方面,现有系统没有区分出事务中不同类型的写操作,即无论是对内存中已有数据的更新操作还是向事务中新分配区域添加数据的写操作,现有系统都采用相同的日志机制保证它们的一致性;另一方面,现有系统将更新操作的地址和数据等字段完整地持久化到日志中,即使其中大部分数据都可以通过压缩算法减少写入量.这2方面导致了冗余的日志操作,带来了额外的写延迟和写磨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微日志的持久性事务内存系统TLPTM,主要提出2个优化技术:1)分配操作感知的日志优化策略(allocation-aware log optimization, AALO),AALO有效地避免了向事务中新分配区域添加数据的写操作产生的日志开销;2)基于压缩算法的日志优化策略(compression-based log optimization, CBLO),CBLO将日志数据压缩后再写入到日志中,减少了日志操作的写开销.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Mnemosyne,提出的日志优化策略AALO将事务性能提高了15%~24%,基于提出的2种优化技术实现的TLPTM将日志的写入总量降低了70%~81%.  相似文献   
8.
9.
持久性内存(persistent memory, PM)和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RDMA)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硬件性能,这为设计高性能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它们这些新的特性为高效的数据一致性管理引出了诸多问题:一方面,持久性内存数据一致性依赖于CPU主动执行硬件指令刷写缓存实现,而这类指令开销极高,严重影响CPU处理性能;另一方面,RDMA在服务器端CPU不参与的情况下直接读写服务器端内存,因此服务器端CPU无法主动感知数据写入事件以执行数据刷写操作,一旦系统崩溃会造成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针对以上2个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持久性内存文件系统的一致性机制(crash consistency mechanism, CCM):首先设计实现了基于操作日志的一致性保障策略,通过将每次操作的元信息记录至日志,并持久化,以保障系统的一致性状态;其次,设计了一种客户端对服务器端的远程写一致性策略,在完成数据传输的同时使服务器端CPU主动执行数据刷写;最后实现了一种服务器端的数据异步持久化,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基于CCM的文件系统写吞吐可达到网络裸带宽的88%.相比于现有系统Octopus,CCM性能下降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