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浇楼板对框架结构柱梁强度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浇楼板导致实际框架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问题,比较了各国规范并总结了现有试验和分析成果,通过算例确定了楼板对框架梁的负弯矩承载力的提高幅度,提出将框架梁按T形或Г形梁进行设计,并考虑柱端弯矩放大系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建筑工程设计中标准层、单体间相同设计元素的重复绘制和重复修改,以下提出按主题、适用的标准层和单体提取重用单元的方法和形成目标图纸的自动组装机制.该方法适合程序化,操作简单,经实际工程检验.可提高绘图效率50%以上,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统计了建筑工程图中标准层间重复内容的重用潜力, 分析了重复性特点, 提出了基于三维信息建模的重复性模型。该模型对重复内容的竖向和横向分布规律进行建模, 采用”块-引用”机制作为重用部件和实施重用的载体和工具, 对原本扁平化的工程图设计信息进行了重新组织。重构后的设计信息集合成为一个反映重用规律的有机整体, 不仅充分避免了复本图元的存在, 实现了联动修改, 大大减少了绘制和修改工作量, 还为自动打印等更深入的自动化功能提供了操作环境, 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模拟建筑火灾过程中的火灾发展、结构响应及其相互作用提出了该模拟框架。该框架以现有的火灾模拟和结构分析数值模拟软件为基础,通过对其输入文件和模拟结果文件所含信息进行重新建模构成建筑火灾过程的数据环境,根据物理实验研究成果开发了材料高温强度退化和结构破坏方面的数值分析模块,与基础模拟软件一起构成覆盖灾难全过程的数值环境。该框架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方法和系统集成技术,使得不同模拟模块的数据对象相互对应并协调工作,并能自动控制各模块实现对火灾过程的模拟,实现了在一个数据环境和一个软件平台上进行建筑火灾结构安全模拟。该框架为建筑火灾研究提供了数值实验方法,具有廉价和快速的特点,也是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建筑仿真的途径,对于建筑火灾性能化设计,消防救援预案的确定和火灾风险评估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第十届国际土木与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于2004年6月在德国召开。对会议的中心议题“土 木与建筑领域的计算机协同工作”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作者在研制“西部地区中小跨径桥梁通用图形库”中取 得的经验,对计算机协同工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对计算机协同系统的开发技 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模型研究与通用平台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工作的技术原理在建筑工程设计及建筑领域信息化中的创造性应用,本研究提出了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逻辑模型,论述了依据建筑设计的协同工作目标、实施过程和控制机制等若干方面的特点,所建立的协同控制、协作对象、数据管理和设计变更等局部模式.并进一步介绍了以该模型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CAD、数据管理和多媒体技术,实现远程建筑设计协同工作通用平台的研制情况.实践证明,该系统在管理建筑设计协同资源,实现多层次、多媒体协同工作环境,支持设计资源的共享和传输等方面效用卓著,符合建筑设计行业的实际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挖掘和利用建筑中各标准层结构设计的重用潜力,提出了基于重用范围的设计重用策略.该策略将不同组合标准层的设计信息的交集定义为可重用单元,并设计了相应的编码和组装方法,用于管理和利用可重用单元.该设计重用策略的提出改变了结构设计的工作模式,它将工程师的注意力集中到可重用信息的识别和提取方面,而将搜索适用的可重用单元并组装成完整标准层的机械操作交由程序自动完成.实践证明,该重用策略可大幅减少工程师在设计的创建和维护环节的工作量,具有增效、可行、便于操作的特点,为在建筑工程领域实现设计重用思想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树状建筑工程设计重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建筑工程单一项目内的设计信息的冗余数据,进而减少设计中的重复工作量,提出了"五层树状模型"来重组信息.该模型基于设计重用理论,充分考虑了建筑工程信息的构成特点,依据重用属性提取重用单元形成基本元素,借助五层树状结构实现数据重构以获得最终图纸,提高了数据的存储和利用效率.基于该模型开发的程序在重用单元的定义、搜索和组装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满足实际工程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要,大幅缩短了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