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22篇 |
免费 | 3364篇 |
国内免费 | 18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05篇 |
综合类 | 2323篇 |
化学工业 | 2359篇 |
金属工艺 | 1612篇 |
机械仪表 | 1578篇 |
建筑科学 | 1529篇 |
矿业工程 | 912篇 |
能源动力 | 527篇 |
轻工业 | 2067篇 |
水利工程 | 754篇 |
石油天然气 | 641篇 |
武器工业 | 398篇 |
无线电 | 21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88篇 |
冶金工业 | 1117篇 |
原子能技术 | 440篇 |
自动化技术 | 30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453篇 |
2023年 | 507篇 |
2022年 | 930篇 |
2021年 | 1182篇 |
2020年 | 808篇 |
2019年 | 512篇 |
2018年 | 604篇 |
2017年 | 662篇 |
2016年 | 611篇 |
2015年 | 1029篇 |
2014年 | 1171篇 |
2013年 | 1364篇 |
2012年 | 1665篇 |
2011年 | 1815篇 |
2010年 | 1680篇 |
2009年 | 1680篇 |
2008年 | 1786篇 |
2007年 | 1630篇 |
2006年 | 1484篇 |
2005年 | 1199篇 |
2004年 | 874篇 |
2003年 | 537篇 |
2002年 | 527篇 |
2001年 | 463篇 |
2000年 | 420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环形约束收缩实验装置测量了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早期约束收缩,结合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热的测定,研究了Ⅱ级粉煤灰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从粉煤灰对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的延缓作用和对水泥石的微集料约束效应方面探讨了粉煤灰改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Ⅱ级粉煤灰的掺量不大于50%时,随着掺量的增加,水泥-粉煤灰体系水化放热总量减少,水化温峰降低,水化温峰出现时间滞后;配合比及其他参数固定,粉煤灰掺量不超过30%时,粉煤灰掺量高的混凝土约束收缩小,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际,主要介绍了在塌方段围岩长时间不能稳定的条件下处理隧道塌方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提出了塌方处理应注意的事项,达到了安全、快速处理软弱破碎围岩塌方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一个具体的地基处理及基础加固实例。指出在处理此问题时,首先要搞清引起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然后据此采取设计及施工措施,才能使加固成功。 相似文献
6.
7.
以劈裂抗拉强度和变形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分数及水胶比对工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劈裂全程荷载-变形曲线与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VA纤维体积分数达到1.5%后,纤维的增强阻裂作用较为明显,横跨裂缝的PVA纤维可通过"桥接"作用继续承担和传递拉力,使PVA-ECC试件在劈裂拉伸荷载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变形强化特性,且其峰值抗拉强度和峰值变形明显增大,延性得到显著改善;水胶比越大,试件在劈裂裂缝处的PVA纤维越易拔出,其峰值变形明显增大,试件破坏时具有明显的塑性特征.基于测得的材料抗拉强度,分析了2种垫条方式下所测试件劈裂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轴心抗拉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在南宁地铁1号线施工中首次使用自制的盾构始发密闭法装置,通过钢套筒提供平衡掌子面的水土压力,盾构在钢套筒内实现安全始发掘进,保证了盾构成功始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充电负荷在空间中的合理布局等问题,现有相关文献主要围绕充电站的选址和定容展开研究,尚未论及如何确定充电站在所属区域配电系统中的电气接入点。在此背景下,该文针对计及对潮流影响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气接入点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首先,依据电动汽车出行统计数据拟合结果,获得初始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及起始充电时刻分布特性,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概率模型,同时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求解,并采用深圳市电动出租车的实际数据对这种方法做了验证。之后,以节点电压偏差百分数和支路有功功率损耗增量百分数为基础,构造了评价充电站对配电系统潮流影响的综合指标,进而提出了确定充电站最优电气接入点的方法。最后,以修改的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