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80篇 |
免费 | 830篇 |
国内免费 | 42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35篇 |
技术理论 | 4篇 |
综合类 | 655篇 |
化学工业 | 1688篇 |
金属工艺 | 539篇 |
机械仪表 | 620篇 |
建筑科学 | 628篇 |
矿业工程 | 240篇 |
能源动力 | 279篇 |
轻工业 | 616篇 |
水利工程 | 190篇 |
石油天然气 | 571篇 |
武器工业 | 83篇 |
无线电 | 121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10篇 |
冶金工业 | 530篇 |
原子能技术 | 166篇 |
自动化技术 | 12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2篇 |
2023年 | 219篇 |
2022年 | 280篇 |
2021年 | 386篇 |
2020年 | 341篇 |
2019年 | 316篇 |
2018年 | 314篇 |
2017年 | 313篇 |
2016年 | 316篇 |
2015年 | 397篇 |
2014年 | 505篇 |
2013年 | 551篇 |
2012年 | 580篇 |
2011年 | 699篇 |
2010年 | 555篇 |
2009年 | 533篇 |
2008年 | 576篇 |
2007年 | 575篇 |
2006年 | 526篇 |
2005年 | 475篇 |
2004年 | 319篇 |
2003年 | 313篇 |
2002年 | 363篇 |
2001年 | 299篇 |
2000年 | 214篇 |
1999年 | 182篇 |
1998年 | 172篇 |
1997年 | 155篇 |
1996年 | 145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2篇 |
1967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摩天楼是城市经济繁荣的产物,它作为财富、权利和地位的某种表征,标志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陕西电信网管中心项目设计,以追求理性、回归本源为出发点,力图构筑纯粹的体量和气质,在浮躁中营造一片平静。 相似文献
4.
5.
走过三峡大坝,进入长江西陵峡腹地的兵书宝剑峡与牛肝马肺峡之间,在长江北岸一片乱石坡上矗立的“长江新滩滑坡遗址”八个巨大字牌立即跃入过往游人的眼帘,这里就是1985年6月12日发生的震惊中外的新滩滑坡遗址。新滩,又名青滩,由于水上有滩,陆上有镇,所以滩名和地名都叫新滩,这里群山逼水,乱石横亘,滩险水急,航道狭窄,是长江著名的险段。范成大的《吴船录》中记载:“新滩,旧名豪三峡。汉、晋时山再崩塞,故名新滩”。镇治以晋太元二年计,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北宋设新安驿于此;南宋末年,州治曾迁往新滩南岸,因“峡中地无平旷,新滩决不可城”而迅速东迁;明设新滩镇;清设北岸乡,并设后司把总署和新滩巡检司于此;民国时期曾更名为新安镇、南岸乡、北岸乡、屈平乡。据《归州志》记载,2000年前此处“始平坦,无大滩”;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第一次崩山,“闰四月戊辰,秭归新滩山崩,压百余人”,后又崩山数次;北宋天圣年间,“新滩山崩,石壅江心,航道阻塞,害舟不计其数”;明嘉靖二十一年,新滩北岸山崩五里许,巨石腾壅,闭塞江流,压民舍百余家。连续山崩在新滩段形成了一道滩礁密布、怪石丛生数百米长的险滩恶水。在长江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截流... 相似文献
6.
7.
结合具体的工程概况,对其工程地质作了阐述,探讨了将卵砾石层用作静压PHC管桩持力层的适宜性,并对桩基施工及检测作了介绍,分析了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合格的原因,提出了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建筑领域,其大跨度钢结构的发展与实际应用已经成为国家建经济发展的核心。本文以我国大连市的中心体育场为例,重点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Yang Li Bang Liu Ren‐Jie Song Qiu‐An Wang Jin‐Heng Li 《Advanced Synthesis \u0026amp; Catalysis》2016,358(8):1219-1228
A new visible light‐initiated 1,5‐hydride radical shift strategy has been developed to enable the one‐step functionalization of both a C(sp3) Br bond and a C(sp3) H bond adjacent to the same carbon atom. This visible light photoredox catalysis offers a mild and straightforward access to diverse five‐membered carbocyclic ring‐fused polycyclic hydrocarbons with high turnover numbers (TONs; up to 4.93×103) and broad substrate sc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