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2篇
电工技术   36篇
综合类   32篇
化学工业   71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89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88篇
水利工程   46篇
石油天然气   3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1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结合纹理特征的SVM样本分层土地覆盖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在精度、泛化性、高维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在遥感影像分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遥感影像“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的影响,结合纹理特征提高SVM分类精度已成为遥感应用研究的热点。但不同尺度的纹理特征突出的信息不一,在同一尺度上难以区分的地物在多尺度空间则更容易区分,因此,采用多尺度纹理特征进行SVM分类,并从分类样本和纹理特征的选取两个方面探讨SVM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首先,以ALOS影像为例,通过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几种纹理特征;然后在光谱分类结果基础上,借助地类特征曲线,选取有效的多尺度纹理特征,最后进行样本分层分类。样本分层分类是选取首层样本进行分类,再从“漏分和错分”地块中选取新样本加入到首层样本中,得到第二层样本并对整个影像进行分类;用同样的方法选出第三层样本或更高层样本进行分类,直到结果满意为止。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仅用光谱特征的SVM分类总精度提高了8.11%,Kappa系数增加了0.11。其中,纹理特征的引入使分类总精度提高了4.13%,且对纹理特征较明显的地类更有效;采用样本分层后的分类总精度进一步提高了3.98%,且各单一地类的精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借助地类特征曲线选择合适的纹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采用样本分层的方法能够提高SVM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782.
采用原位一步合成法,在含有模板剂、AlCl3和H2O的弱酸性反应体系中,引入Si源和Fe源,通过原位共沉积的方式,成功制备出Fe修饰的介孔SiO2(Fe-SiO2)复合材料。采用XRD、N2吸附、FTIR、UV-vis、SEM和EDS等手段表征了介孔Fe-SiO2复合材料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将所获得的介孔Fe-SiO2复合材料用于吸附和协同催化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亚甲基蓝(MB);考察了Fe源添加量对介孔Fe-SiO2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体系中rFe:Si ≤ 0.05(摩尔比)时,所得Fe-SiO2介孔材料保留了介孔孔道的高度有序性和大比表面积(860~889 m2·g-1),Fe在介孔Fe-SiO2复合材料中主要以四配位骨架掺杂的形式存在;当rFe:Si=0.1时,其比表面积下降为526 m2·g-1,Fe以骨架内和骨架外氧化物的形式共存于介孔Fe-SiO2复合材料中。所有介孔Fe-SiO2复合材料在去除MB的实验中均表现出很大的吸附容量和优良的多相类芬顿催化能力。其中,rFe:Si=0.05时所获得的介孔Fe-SiO2复合材料样品性能最佳,对高浓度MB(250 mg·L-1)的吸附和催化总量达到213 mgg-1。   相似文献   
783.
蔡墁岚  刘长华 《四川水泥》2022,(11):137-139
人工岛是人类为了开发海洋资源,在海上建成的陆地化空间。人工岛分成浅海人工岛和离岸人工岛两类,分别对其特点及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浅海人工岛通常是先行抛填原材料后再修筑护岸,先利用挖泥船和管道抽取海底砂砾等适合填充的原材料再填充筑岛体,然后修筑岛堤的防护设备;离岸人工岛的建造形式都是先行修筑护岸,然后再进行岛体填筑材料,再修建岛堤的防护设施。人工岛按地质条件、用途、工程形式等不同,其设计、施工需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84.
为了探索便携交换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其网络行为预测中的链路预测问题.便携交换网络具有节点移动性、节点间间歇性连接、高延迟等特点,其链路预测面临的挑战是节点相遇的机会性和拓扑的时变性,获得其高质量链路预测的关键是如何较全面地获取节点的属性.作者提出基于学习自动机和萤火虫算法的链路预测方法(link prediction ...  相似文献   
785.
机会网络拓扑的高动态性导致其拓扑预测极具挑战。现有拓扑预测方法主要关注网络长期时空依赖,忽视了短期时空特征。综合考虑机会网络长短期时空依赖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与时空卷积的机会网络拓扑预测方法(DTW-STC)。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确定切片时长,将机会网络切分为快照,用快照的链路状态矩阵表征其拓扑信息;采用时序卷积神经网络获取短期时序特征,结合网络变化构建时空图表征短期时空关系,利用图卷积运算提取网络的短期时空特征,经过多次卷积的堆叠,得到网络长短期时空特征;基于自编码器结构实现向量空间切换,预测下一时刻网络拓扑。3个真实机会网络数据集ITC、MIT以及Asturias-er上的实验结果表明,DTW-STC方法的预测性能优于基线方法。  相似文献   
786.
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抗氧化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热结构材料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用NextelTM 610纤维布作为增强体,以浆料浸渍-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粗坯,经马弗炉一次高温烧结获得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对纤维和基体的晶体结构、力学强度等性能随热处理温度变化的影响确定适合复合材料制备的温度范围。研究不同固含量浆料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extelTM 610/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着固含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浆料固含量为60%(质量分数,下同)时,其弯曲强度最大,达到370.68 MPa。当固含量小于60%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较低的原因是纤维束内的基体填充不足;当固含量增大至65%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衰减原因是过多基体缺陷的产生和纤维-基体界面间结合增强,阻碍了纤维脱粘、拔出等增韧机制。  相似文献   
787.
磷化铟(InP)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InP由于性能优异,在高频电子器件及红外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日趋增多。目前,磷化铟器件的价格远高于砷化镓器件,其主要原因是磷化铟单晶成品率低,以及晶圆尺寸较小造成外延和器件工艺成本居高不下。增大InP单晶的直径对降低晶圆及半导体工艺成本至关重要。制备大尺寸InP单晶的主要难点是提高晶体的成品率和降低晶体的应力。目前行业内通常使用垂直梯度凝固(Verticalgradient freeze, VGF)法和液封直拉(Liquid Encapsulated Czochralski, LEC)法制备InP。VGF法在制备6英寸(15.24 cm)InP方面鲜有建树, LEC法制备的晶体往往具有更高的应力和位错密度。本研究展示了半密封直拉(Semi-Sealed Czochralski,SSC)法在生长大直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方面的优势,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LEC法和SSC法中熔体、晶体、氧化硼和气氛中的温度分布,重点分析了SSC技术的温度分布。模拟结果中, SSC法晶体中的温度梯度为17.4 K/cm,明显低于LEC法中的温度梯度28.7 K/cm。...  相似文献   
788.
在“双万计划”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遵从以装备制造为主体、以工艺和控制为两翼的课程体系建设要求,针对石油石化行业过程装备“高压、高危、高成本”的实验教学难点,构建了“三层次、五模块、三创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以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89.
790.
通过烧杯试验及生产性应用试验研究发现,给水厂机加池中投加PAM可以显著提高池内污泥沉降速度,有效解决冬季低温低浊条件下混凝效果不佳问题,对出厂水浊度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排泥效率,有效降低排泥能耗。研究结果显示:在0.5 mg/L的试验投加量范围内未见对水厂其他工艺环节产生不利影响;在水厂实际应用中投加量控制在0.25 mg/L以内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