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2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1篇 |
综合类 | 125篇 |
化学工业 | 187篇 |
金属工艺 | 91篇 |
机械仪表 | 150篇 |
建筑科学 | 135篇 |
矿业工程 | 45篇 |
能源动力 | 14篇 |
轻工业 | 522篇 |
水利工程 | 59篇 |
石油天然气 | 60篇 |
武器工业 | 8篇 |
无线电 | 13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9篇 |
冶金工业 | 73篇 |
原子能技术 | 32篇 |
自动化技术 | 1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38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通过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试验和扫描、透射、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研究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无碳化物贝氏体钢拥有较为理想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性能,其疲劳磨损失效形式为浅层剥落,试样表面产生的严重塑性变形层,有效地阻碍了疲劳裂纹向深处扩展;经过920℃奥氏体化处理40 min,随后350℃盐浴等温30 min比等温100 min处理的试样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性能更加优异,其滚动接触疲劳磨损寿命可达到8.0×10~6次;残余奥氏体能够有效地提高接触表面硬度,松弛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从而改善滚动接触疲劳磨损性能;在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过程中,试样表面的硬度显著的提高,表面合金元素的再分配,对滚动接触疲劳磨损性能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考虑最终产品制造商作为面向订单装配系统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并采用质量追溯对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了基于质最追溯的面向订单装配的供应链质量控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理论及数值仿真分析,得出了最终产品制造商的最优质量控制机制,包括零部件采购价格、供应商赔偿系数和利润转移最等.研究表明,当零部件供应商的保留收益较小时,最终产品制造商可以设计出合理的零部件采购价格和供应商赔偿系数,使供应商在自利行为驱使下按制造商设定的质量水平提供零部件;当零部件供应商的保留收益较大时,则需要设计利润转移机制,以修正质量控制机制,促使供应商自愿选择其要求的质量水平,最大化最终产品制造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993.
为满足无人机动态监测系统对多路热电偶、光电信号并行采集的可靠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要求,设计以FPGA为核心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4片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ADS1248的逻辑控制,实现对10路热电偶信号、5路光电信号及1路冷端补偿信号的实时采集,并通过冷端补偿算法对热电偶测量误差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400℃以下时,K型热电偶在温度补偿后测量误差小于±2.5℃;400℃以上时,测量误差小于±1%t。并且光电测量,穿孔破坏时间误差小于50 ms,满足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94.
为提升数控机床软实力,增加产品的隐性价值,从整体到局部分析归纳机床造型设计中涉及的人机数据,以此建立人机尺寸表与隐性价值链图.将人机数据应用在滚刀复合磨床的造型设计中,针对设计过程中发现的易被忽视的人机要点,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完善了该机床的人机设计.该研究成果可为机床人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提升机床用户操作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易逝品供应链节点企业库存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考虑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和不采用射频识别技术两种情形,建立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以及分散决策下零售商、供应商的订货(生产决策)模型;分析了分散决策下节点企业的最优策略。通过分析和比较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前后的最优收益,确定了射频识别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条件和应用策略;进一步建立了推进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给出了上下游企业达到协调的条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策略与供应链协调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997.
氢对贝氏体辙叉钢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贝氏体辙叉钢为研究对象,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研究不同含氢量的贝氏体辙叉钢的摩擦磨损行为,并与普通高锰钢的耐磨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氢可以明显地提高贝氏体辙叉钢的耐磨性;贝氏体钢的耐磨性能明显高于高锰钢。贝氏体辙叉钢在小载荷下为磨粒磨损机制,在大载荷下为粘着磨损。氢降低贝氏体辙叉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氢促进贝氏体辙叉钢残余奥氏体相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使贝氏体辙叉钢摩擦磨损表面的硬度显著提高,在加工硬化和应变的共同作用下,增强了贝氏体辙叉钢的抗摩擦磨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磁控溅射在镍基合金718基底上沉积了8μm银基自润滑涂层,用XRD对涂层相结构进行表征;在真空条件下对不同温度下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磨痕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固体润滑涂层结晶良好,涂层表面均匀致密,与基底结合性能良好,晶粒尺寸约为200nm;银涂层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常温25℃下磨痕呈较深的犁沟状,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 0℃时,涂层表层内部局部地方出现裂纹和孔洞,发生了严重磨损;-50℃时,摩擦因数最低,磨损量最小,一层光滑且较软的银基润滑膜生成并粘附在硬质摩擦副表面,增加了润滑效果,磨损机制以轻微的黏着磨损为主;温度继续降低到-100℃时,磨痕表面重新出现犁沟状痕迹,磨损机制主要以脆性断裂的剥层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