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52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42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54篇
建筑科学   30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107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13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测定了中短波红外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冬枣粉在超微粉碎后芳香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从中短波红外干燥普通粉碎枣粉中检测到38种芳香成分,超微粉碎枣粉中检测到44种芳香成分;从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普通粉碎枣粉中检测到35种芳香成分,超微粉碎枣粉中检测到51种芳香成分。枣粉在超微粉碎后,酚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和烷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均有明显增加;酯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2.
不同方法强化超临界CO2萃取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不同强化手段对超临界CO2萃取效率的影响,介绍了夹带剂、超声波、电场等高新技术与超临界CO2萃取耦合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基于消费者感官评价的煎制牛肉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适合我国消费者选择生鲜牛肉和煎制牛排的预测模型,对54块差异性牛肉的生鲜牛肉(肉色、脂肪沉积、汁液渗出、新鲜度和总体可受性)和煎制牛排(切面肉色、肉香气、嫩度、多汁性、肉滋味、残渣量和总体可受性)的感官喜好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脂肪沉积是影响消费者对生鲜牛肉购买欲的关键指标,其次为新鲜度、肉色和汁液浸出;多汁性是影响消费者对煎制牛排总体可受性的关键指标,其次为肉滋味和残渣量。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生鲜牛肉外观可受性=0.534+0.448×脂肪沉积+0.435×新鲜度+0.174×肉色―0.124×汁液浸出(R2=0.932);煎制牛排总体可受性=―0.204+0.332×多汁性+0.489×肉滋味+0.237×残渣量(R2=0.936)。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桃汁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将鲜桃汁灭菌后分别贮藏在4℃、25℃和37℃下,检测并分析桃汁贮藏期间的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变化。发现在4℃、25℃和37℃下,桃汁的褐变度分别增加了0.14、0.33和0.56;总糖分别降解了49.06%、53.59%和57.19%;维生素C分别降解了46.27%、43.05%和51.06%;蛋白质分别降解了31.82%、57.14%和64.00%;总酸含量变化很小。桃汁在贮藏过程中,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褐变度、总糖、维生素C、蛋白质、总酚、果胶等含量的变化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对桃汁贮藏期间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中,共鉴定出35种香气成分。新鲜桃汁具有较好的香气,其特征香气十一烷-4-内酯达到1.25%,5-癸内酯达到4.45%。贮藏40 d后,4℃下鉴定出的香气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79.90%,25℃下鉴定出的香气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60.14%,37℃下鉴定出的香气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54.59%。因此,低温贮藏有助于桃汁品质地保持。  相似文献   
85.
猕猴桃切片中短波红外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研究了猕猴桃切片在不同的干燥温度(50、60、70、80℃)、干燥功率(675、1350、2025 W)条件下的中短波红外干燥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猕猴桃切片干燥速率的影响较大,干燥温度越高,干燥用时越短;干燥功率对猕猴桃切片干燥时间影响较小;降速阶段为猕猴桃中短波红外干燥的主要阶段。通过对猕猴桃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拟合发现:Page模型对猕猴桃切片干燥过程的拟合性较好,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性好,可以用来描述和预测猕猴桃的中短波红外的干燥过程。通过费克第二定律求出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发现其值在3.3970×10-9~1.2960×10-8 m2/s范围内,且随着温度和功率的升高而增大;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出猕猴桃切片中短波红外干燥活化能在30.237~40.551 kJ/mol范围内。该研究为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应用于猕猴桃的干燥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6.
干燥方法对超微枣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超微枣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物理特性方面,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超微枣粉的色泽最好,中短波红外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超微枣粉的粒径小,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超微枣粉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真空冷冻干燥法超微枣粉的堆积密度最大。在营养成分方面:4种干燥方法制备的超微枣粉的营养成分较鲜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和热风干燥超微枣粉的总糖含量较高,总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真空冷冻干燥超微枣粉的维生素C和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方法;真空冷冻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有利于超微枣粉中环磷酸腺苷的保存。结论: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超微枣粉的综合品质优于其他3种枣粉,该工艺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是超微枣粉生产中较适宜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兰州大接杏为原料,采用无硫护色液对真空冷冻干燥的杏干进行护色工艺研究。以明度值和色差值作为影响杏干褐变的指标,通过实验最终得到一种替代亚硫酸盐的无硫护色液:杏干冻干之前,在柠檬酸0.4%、抗坏血酸0.06%、氯化钠0.1%、焦磷酸钠0.04%的护色液中浸泡10min,冻干后测得杏干的色差值ΔE为6.96,此时杏干颜色保持最好。  相似文献   
88.
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评估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之一——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的评价工作,在节水优先和生态优先方针指导下,探讨了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AHP-CRITIC综合赋权,引入对称交互熵多属性排序法,建立了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评估模型.应用于2019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89.
基于颗粒离散元理论,利用沥青混凝土三轴试验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细观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根据沥青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及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单元间的接触本构模型以及合理的细观力学参数,使用颗粒流PFC3D软件可近似模拟沥青混凝土的室内三轴试验,并可再现试件剪切破坏的发展过程;数值模拟试验所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及体积应变-轴向应变曲线与室内三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0.
庞愉文  严棋  刘璇  陈勇 《净水技术》2020,39(z1):96-100,137
由于居民的用水习惯,室内管道中的水体大部分时间处于静置状态,且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金属管道,塑料管道(PVC、PPR、PE)抑菌性较差。为保证龙头水水质,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文中通过两个阶段的水质采样检测,对停留时间长且立管流动性相对较低的隔夜水开展水质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管道(PPR管)对水质的保障作用较差,余氯衰减明显,且存在细菌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