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5篇
电工技术   62篇
综合类   100篇
化学工业   148篇
金属工艺   50篇
机械仪表   206篇
建筑科学   73篇
矿业工程   108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243篇
水利工程   57篇
石油天然气   86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1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7篇
冶金工业   77篇
原子能技术   50篇
自动化技术   1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植物乳杆菌发酵脱脂牛乳生成共轭亚油酸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发酵牛乳共轭亚油酸(CLA)含量,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T2-6)发酵添加亚油酸的脱脂牛乳,并对其生成CLA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6h CLA开始生成,24h CLA生成量达到最高,再延长发酵时间后CLA生成量缓慢下降。接种3~12h,牛乳滴定酸度快速增加,12h后滴定酸度增加缓慢。发酵18h时CLA的生成速率最大;24h时,牛乳pH降到4.0,CLA生成基本停止。牛乳发酵过程中,pH下降是影响植物乳杆菌LT2-6转化LA生成CLA的主要因素。脱脂牛乳中加入LA,经植物乳杆菌LT2-6发酵、脂肪酸萃取和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生成的CLA主要为cis9、trans11/trans9和cis11-CLA。  相似文献   
6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肠中亚硝酸盐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香肠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HPLC法。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粒径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盐(0.03 mo L/L KH2PO4,p H3.3)=10∶90;流速1.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0nm。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肠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02~20.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21,检出限为0.1 m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8.0%~101.0%,相对标准偏差1.5%~4.8%。该方法准确、灵敏、操作简便,适合于香肠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3.
黑曲霉S-05产柚苷酶液态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S-05)菌株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摇瓶发酵方法,以α-L-鼠李糖苷酶、β-D-葡萄糖苷酶、柚苷酶三酶酶活为评价指标,对其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2.0%豆粉、0.5%蔗糖、0.05%柚苷、0.6%MgSO4·7H2O、0.2%吐温-80、培养温度26℃、pH5.0,250mL三角瓶装量30mL、转速190r/min.此时柚苷酶酶活达到429.09U/mL,比优化前的基础培养基(137.78 U/mL)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64.
微孔淀粉包埋乳酸菌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微孔淀粉吸附乳酸菌,以海藻酸钠做壁材,制备乳酸菌微胶囊。通过测定微胶囊内所含活菌数,借以获得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孔淀粉为4g,海藻酸钠浓度为2.1%,CaCl2浓度为3%时,每克微胶囊所含活菌数最高。  相似文献   
6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综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进展,研究了层状硅酸盐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及理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刘萍  刘辉  梁兵  王川洪  龙俨丽 《广州化工》2021,49(1):97-99,103
随着气田开采的深入,气井产出的气田水逐渐增多,水中杂质增加,导致天然气生产场站排污系统故障率高.为此,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对排污管道过滤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倾角、长径比、滤层厚度、孔隙率对过滤器的处理效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过滤器倾斜角度为60°,长径比为2.0,孔隙率为0.7,滤层...  相似文献   
67.
前体物质对辅酶Q_(10)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研究了以辅酶Q10 (CoQ10 )主要侧链供给前体物质———茄尼醇和醌环供给前体———羟基苯甲酸和辅酶Q0 对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romb 2 1794 - 2 3) 生产CoQ10 产量的影响,并对前体的转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适宜于粟酒裂殖酵母生长及高转化前体生成CoQ10 的条件为:酵母在2 8℃下,2 2 0r/min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8h后,加入0 5 g/L茄尼醇继续发酵培养18h ,进行前体转化反应。结果表明,单独添加茄尼醇能达到最大产量33 1mg/L ,比对照样品增加了91% ,任2种前体物质共同添加都要比单独添加茄尼醇时产量低。茄尼醇和CoQ0 共同添加时,单位细胞胞外辅酶CoQ10 的产量达到最高的1 35mg/g ,比对照样品增加了117%。  相似文献   
68.
应用高压消解-双光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总砷和总汞,研究了消解液、酸介质及其浓度、预还原掩蔽剂、预还原反应时间以及所可能存在的金属离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消解方法,消解条件和实验参数进行了改进,并指出了关键点控制要素和实际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在理想实验条件下,能够较好地解决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干扰问题,对砷和汞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200.0 μg/L和1.0~100.0 μ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和0.999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06%~99.57%和95.57%~100.10%,RSD分别≤3.64%和≤4.51%,测量结果准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桦褐孔菌发酵粗多糖,将粗多糖过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两种多糖(EIOP1、EIOP2),本文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正常Hep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单位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桦褐孔菌两种纯化多糖不同浓度(10、20、40、80、160和320 μg/mL)的降血糖活性,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葡萄糖消耗实验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EIOP1、EIOP2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组阿卡波糖与粗多糖,IC50值分别为39.18、29.87 μg/mL。EIOP1在浓度为80 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促进效果最好,比对照组提高了30.62%(P<0.01);EIOP2在浓度在40 μg/mL时,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提高了75.99%(P<0.01);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实验发现EIOP1在浓度为40 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30.00%,EIOP2在浓度为80 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90.49%,高于Met组(P<0.01)。因此,桦褐孔菌纯化多糖对正常HepG2细胞和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均具有促进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粗多糖。  相似文献   
70.
液晶显示器用偏光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偏光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入手,介绍了组成偏光片的各种膜层的功能与研究现状,以及偏光片的研究发展动向.对偏光片的研究与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