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22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12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换热设备换热管中,污垢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换热设备的效率,浪费了能源.通过对碳钢管、黄铜管、不锈钢管、等离子注入表面改性铜管和镍基渗层管5种不同换热表面在沸腾状态下的结垢实验,运用表面能降低的原理,对5种换热管的抗垢性能和诱导期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不锈钢管的抗垢性能较强,但是与等离子注入表面改性铜管和镍基渗层管相比,后2种换热表面具有更长的结垢诱导期和更强的抗垢性能,而且镍基渗层管的抗垢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22.
在借鉴稳定工况再热器壁温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单元机组启动阶段特点推导出适用于该工况下壁温的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计算讨论了启动阶段影响各段再热器壁温的因素,获得了这些因素与壁温间的关系曲线及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阶段预防超温的一些有效措施。图6参7  相似文献   
23.
从表面能的基本含义入手,总结了表面能的影响因素以及降低表面能的原理与方法,并对换热表面的表面能与换热性能之间的关系做了理论分析。通过分析得到:表面能越低,换热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24.
进行了不同真空度下单管的凝结试验,研究了真空状态下等离子注入铜管管束的换热特性,以及其换热系数随Re数的变化情况,并与普通铜管管束的换热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种管束的凝结换热系数和总换热系数都随着真空度的提高而增大,而且真空状态下等离子注入铜管表面较普通铜管有更好的换热性能。在较高真空度(0.05MPa)和较大Re数(34755)下,等离子管束的总换热系数约为普通铜管管束的1.43倍,凝结换热系数约为普通铜管管束的2倍。图6表1参11  相似文献   
25.
螺旋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蒸汽流失是影响其换热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此种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并提出了几种防止蒸汽随凝结水排出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6.
以300 MW机组为例对引起机组非计划停运和非计划降出力的前15类部件和前15类责任在12年内的全国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一些指导实践进而提高机组可靠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27.
为分析四分仓回转空气预热器换热特性及抗低温腐蚀性能,建立热力及漏风计算模型,提出低温区域比的概念。先忽略漏风,基于回转空预器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热力模型,得到温度分布,根据热力计算结果,求解漏风能量及质量方程组,得到漏风率,再根据进出口参数对两模型进行迭代。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设计值误差在5%以内;与同样面积的三分仓空预器对比,四分仓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显著降低;各通道流体温度分布呈连续性,且与换热元件的温度分布基本一致;进口烟气流量沿转动方向的递减可显著地降低低温区域比,有效减少低温腐蚀。  相似文献   
28.
国内积累了大量关于火电机组历年的可靠性数据,但对它们的统计分析还远远不够.对600MW机组的某些可靠性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机组运行时间对该模型的影响,运用可靠性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修正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可靠性理论可以大大提高模型应用的精度,该模型可对机组未来几年内的可靠性指标和故障率进行预测.此外,结果表明了600MW机组的国内平均的强迫停运小时、降低出力等效停运小时和等效强迫停运率EFOR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为预测湿法脱硫系统(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WFGD)浆液温度,提出湿烟气绝热饱和温度的概念,推导浆液温度与入口烟气温度及含湿量的函数关系。基于预测的浆液温度,建立脱硫塔内液滴运动、热质传递及压差分布一维耦合数学模型;分析脱硫系统三维不均匀性对于模型准确度的影响;用龙格-库塔法对模型进行迭代求解,探讨脱硫塔内主要运行变量(浆液颗粒直径、烟气入口温度及液气比)对传热传质的影响,获得相关参数的一维分布规律。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分别进行现场测试和物模试验。结果表明,预测的浆液温度与现场实测温度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大相对误差为4.56%;浆液颗粒直径是影响传热传质的主要因素;颗粒在下降过程中速度迅速衰减,并趋向于最终不变值;烟气温度沿塔高呈指数规律分布。与模型预测温度及压力相比,物模试验温度分布与压力分布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72%和6.46%。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脱硫塔的设计、运行及SO2的传质研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W型火焰燃烧技术特点及其对煤种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W型火焰燃烧技术在着火稳燃,燃尽、防结渣、燃烧效率及对煤种的适应性等方面的优点进行论述,并分析了具有这些优点的内在机理。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和实际能源结构提出了可以优先考虑选用W型火焰燃烧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