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3篇
金属工艺   32篇
矿业工程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1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Nb-Ni-Ti体系氢分离合金膜的结构和渗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Nb-Ni-Ti体系氢分离合金膜的结构和渗氢性能研究。采用XRD、SEM分析膜片的相结构和组织特征,利用Deva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法测定膜片的氢扩散系数,考察膜片厚度、成分和结构组织对其氢扩散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氢分离膜的氢扩散系数均随膜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制备的Nb-Ni-Ti体系合金膜都具有两相结构,即先析出相(bcc-Nb(Ni,Ti)固溶体)和共晶相(bcc-Nb(Ni,Ti)+β2-NiTi),个别成分点有少量的第三相NiTi2生成。膜片成分和组织结构对氢扩散系数影响显著,当合金中先析出固溶体相比例增加时,合金中的氢扩散系数也随着增大,而Ni,Ti含量的变化引起共晶相变化,NiTi相及NiTi2相都不同程度增加了共晶相的相比例而引起氢扩散系数的降低,但同时在结构上改善了合金在吸氢膨胀过程中发生的氢脆现象。氢在Nb-Ni-Ti体系氢分离膜中的扩散系数在10-9数量级范围。  相似文献   
72.
采用熔炼、高能球磨、微氧化热处理工艺,制备RE(Nd,Tb)FeCoB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网络矢量分析仪等,研究不同B含量的NdFeCo粉体组织结构和微波吸收特性,以及用重稀土Tb取代NdFeCoB合金中的Nd后粉体的组织结构和微波吸收特性。结果发现:在Nd10.53Fe77.84Co11.63合金中加入B元素后会析出Nd2Fe14B相,而且,粉体中α-Fe相的相对含量随着B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用重稀土Tb取代NdFeCoB合金中的Nd后粉体主要由α-Fe、Tb2Fe14B、Tb2Fe17以及少量的Tb2O3相组成;(Nd10.53Fe77.84Co11.63)97B3粉体具有最低的吸收峰频率,其反射率最小值和吸收峰频率分别为–9.5 dB和4.5 GHz;用重稀土Tb取代(Nd10.53Fe77.84Co11.63)97B3合金中的Nd后,粉体的吸收峰频率升高到6.3 GHz,但反射率最小值降低到–11 dB。  相似文献   
73.
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与高能球磨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Fe63Co20Ce13Al4合金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网络矢量分析仪等,研究了球磨40、50、60和70h的Fe63Co20Ce13Al4合金粉末的相结构、形貌以及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吸收峰向低频移动,吸收峰值减小,吸波频带变宽。球磨60h后的粉末扁平化效果较好,当吸波涂层厚度d=1.8mm时,在4.5GHz处最小吸收峰值到达-10.8dB。当吸波涂层厚度增加,吸收峰向低频移动,吸收峰值变大,吸波带宽变窄。  相似文献   
74.
氧化铟锡薄膜制备工艺参数的正交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水热的方法制备了ITO透明导电薄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镀膜工艺因素对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薄膜光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前驱物浓度,其次是氨水浓度和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较小。在采用前驱物浓度为0.5mol/L、氨水浓度为3mol/L、保温温度为160℃、保温时间8h的实验条件下,沉积薄膜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5.
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方法,对含Fe和Zr的NiTi合金的相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合金中的相组织由三种相变形成。Zr对预马氏体R相相变有抑制作用,而对平衡共析分解的形成则有促进作用。Fe对这两种相变的作用与Zr相反。经高温长时间保温处理,加zr合金的析出相为Ni_3Ti_2,而加Fe的合金,析出相为Ni_4Ti_3。合金中出现的相也随基体的初始成份不同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76.
采用高能球磨及热处理方法制备Nd11.76Fe82.36B5.88和Nd11.76Fe77.36Cr5B5.88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矢量网络分析研究磁场热处理对粉体组织结构和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热处理过程中,加入磁场可以促进Nd11.76Fe82.36B5.88粉体各铁磁性相和非铁磁性相的晶粒长大,使Nd11.76Fe82.36B5.88粉体反射率的最小值从普通热处理粉体的-14 dB降低到-24.3 dB,Nd11.76Fe77.36Cr5B5.88粉体的反射率最小值从普通热处理粉体的-30.5 dB降低到-48 dB;磁场热处理使Nd11.76Fe82.36B5.88和Nd11.76Fe77.36Cr5B5.88粉体的吸波带变窄,且在微波损耗过程中,磁损耗作用增大,而介电损耗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7.
一、引言锗(Ge)在钢中的含量不同,钢的性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Mn-Ge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铁元素,可使它们的热膨胀系数恒定性的温度范围扩大,切削性能和模锻性提高。为探明锗在钢中和铁在锗合金中的作用,研究Fe-Ge二元系的相关系是必要的。关于Fe-Ge二元系,前人已做了不少的研究。但所得的结果各不相同,特别是对Fe_(1.67)Ge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与否,仍存在有争议,对于各相区的相边界也很不  相似文献   
78.
Pr-Fe二元系合金相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 Pr-Fe 二元系,Ray 等早期研究确定有六方晶系 PrFe_7(a=8.582,c=12.461)存在.文献指出:在常压下只存在 Pr_2Fe_7,而在一定压力下还有 PrFe_2.文献表明有Pr_2Fe_(17)和 PrFe_2,分别在1100和670℃由包晶反应生成,共晶反应(80-85at.-%Pr)温度为660℃,但对 PrFe_2的存在尚未肯定,而且未测出液相线.我们的实验,采用纯度99.95%Pr 和99.99%Fe,共配制各重3g的38个合金试样,在氩气保  相似文献   
79.
A series of Mg2-xNdxNi(x=0.05,0.1,0.2,0.3)alloys and Mg1.95RE0.05Ni(RE= La,Ce,Pr,Nd,Y)ternary alloys were prepared by ball milling of mixted powder of Mg,Ni,RE and sintering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argon.XRD analysis shows that Mg2-xNdxNi(x=0.05,0.1)and Mg1.95RE0.05Ni consist of single phase with the same crystal structure as Mg2Ni.While three-phase alloys including Mg2Ni,NdNi and NdMgNi4 were formed in Mg1.8Nd0.2Ni and Mg1.7Nd0.3Ni alloys respectively.The lattice constants of Mg2Ni in those ternary alloys were calculated.The decomposition of Mg2Ni occurs in the milling process of Mg2Ni and Mg1.95RE0.05 Ni alloys respectively.For the latter,another earlier reaction occurs in milling process,which means that atoms of RE are separated from crystal structure of Mg2Ni and form relevant oxides by combination with oxygen existed in argon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80.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分析(DT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新型材料Mg-69%LaNi5(质量分数)的组织形貌及热稳定性能等。结果表明:该合金在转速为280r/min的条件下球磨250h后形成了短程有序或无序的镧、镁、镍等非晶及MgNi2纳米晶(3nm)组织;所得样品的颗粒形状主要为规则的球形或近球形,还有少量多角形等不规则形状。球磨样品在763K温度下保温35d,得到热稳定性较好的具有纳米尺度(2.5nm)的Mg2NiLa,Mg2Ni,MgNi2三相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