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79篇
矿业工程   17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32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本文利用2009—2011年把烟收购模式和2015—2017年专分散收模式共计6年的云南省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监督检查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了两种模式下5个主收等级(B2F、C2F、C3F、C4F和X2F)的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和相对一致性差异,并对等级合格率及其4个主要影响因素(混低、混部位、混杂和混青)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收购模式下的等级合格率和等级相对一致性总体较为一致,仅有X2F等级合格率、C3F和X2F等级相对一致性差异显著;(2)对烟叶等级合格率而言,四种因素(混低、混部位、混杂和混青)的影响大小在不同收购模式中是基本一致的,仅对X2F等级烟叶,在把烟收购模式下混青的影响大于混杂,散叶收购模式下则正好相反;(3)不同收购模式下,“混低”与等级质量的相关系数均为最高,且在专分散收模式下更为显著;(4)在专分散收模式下,“混青”和“混杂”的影响相对下降,“混部位”的影响对C3F和C4F等级烟叶上升明显。综上所述,控制“混低”和“混部位”是进一步提高“专分散收”模式烟叶等级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2.
基于LSTM-RNN模型的铁水硅含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炉炼铁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大延迟,工况复杂的特性。采用LSTM-RNN模型进行硅含量预测,充分发挥了其处理时间序列时挖掘前后关联信息的优势。首先根据时间序列趋势及相关系数选择自变量,并采用复杂工况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验证。然后用程序自动求解最优参数进行硅含量预测。最后将LSTM-RNN模型与PLS模型及RNN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优势。研究发现LSTM-RNN模型预测误差稳定,预测精度较高,比传统的统计学及神经网络方法取得了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3.
COREX铁水硅含量偏高且易波动一直是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而精准预测COREX铁水硅含量可为稳定并降低铁水硅含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COREX铁水硅含量预测模型,通过相关分析法确定模型的输入参数,采用计算邓氏关联度的方式确定各参数对应的滞后炉次。并利用某钢厂COREX实际生产数据分别进行学习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误差为±0.1%时,其命中率为80%。为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推移法,实时更新训练样本,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预测误差为±0.1%时,命中率是90%,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该模型可为判断铁水硅含量变化以及后续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对无机盐结垢行为影响研究,多是围绕流速、温度、浓度对污垢沉积质量、诱导期和热阻的影响进行展开的。选取污垢形貌结构、附着位置、颗粒尺寸等微观结垢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综述材料表面性质(粗糙度、接触角、表面能)对微观结垢行为的影响,为从微观角度揭示不同材料表面宏观结垢行为差异提供依据;同时,对于污垢附着强度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污垢去除以及选择合理的抗垢材料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5.
本文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氧化铝—氧化钇复合陶瓷涂层,研究涂层的制备工艺。通过SEM对涂层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涂层结合强度、孔隙率、沉积率和表面粗糙度的测试,研究涂层的综合性能。对单层氧化钇涂层和双层结构复合涂层进行性能对比,研究表明双层结构复合涂层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同时,具有易清除再加工、易修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6.
关于矿区铁路信号设备维修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矿区铁路信号设备维修模式在新形势下的现状,结合实际探讨如何从现场层面、制度层面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维修模式进行改进,并提出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建立新型维修模式,从而提高信号设备的检修效率和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127.
新型耐高温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活性稀释剂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得到了室温下铺覆性能优异、80℃黏度为180mPa·S,加工试用期大于6h、在150~200℃完成固化与后固化的树脂体系.固化后的树脂进行了TGA、DMA、冲击韧性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树脂的玻璃化温度达到了372℃,5%失重温度为407℃;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8.
合成了一种邻苯二甲腈封端的芳醚单体和一种含有氨基的自催化型邻苯二甲腈单体,采用1 H-NMR对单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两种单体进行熔融共混研究,得到了一种可低温固化成型的氰基树脂体系.运用DSC对该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流变初步研究了熔体的加工性能,研究表明树脂体系有可能适用于模压及RTM工艺.运用DMA研究了不同固化温度对固化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固化物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利用该树脂体系制备玻璃布增强复合材料,初步表征了材料的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表明该氰基树脂体系有可能作为耐高温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使用.  相似文献   
129.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B微合金化中碳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武华  周恒  傅强 《特殊钢》2010,31(5):55-57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的热压缩实验,研究了在760~820℃变形、750~840℃初始冷却并控轧控冷的微合金中碳钢(%:0.32~0.38C、0.001~0.010B、≤0.05Als)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铁素体平均晶粒度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初始冷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铁素体百分含量增加,珠光体球化趋势更明显;790℃变形时,初始冷却温度840℃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时能获得最大铁素体含量64.5%,远高于同类型普通中碳钢的54%;在晶界处存在一定数量的BN颗粒,有利于改善B钢塑性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30.
我国浅部煤炭正逐渐开采殆尽,向地球深部开发资源已成为必然趋势和国家需求。针对2 000 m以深的深部煤炭开采难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深部煤炭流态化开采装备的自主行走机构,并重点对自主行走机构中液压推进系统的多缸同步控制难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流态化开采工艺原理及装备组成,设计了一种增阻迈步式自主行走机构,可实现采掘、转化和输出等多舱体的分段式自主行走;其次,针对液压推进系统的多缸同步控制要求,分析对比了主从控制、相邻交叉耦合控制、偏差耦合控制、均值耦合控制4种控制策略以及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算法、自抗扰控制器(ADRC)的优缺点,分别开展了在均匀负载、突变负载、时变负载3种工况下的控制性能仿真试验;再次,采用雷达图测评法对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同步控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定基于ADRC的均值耦合控制方法为最佳同步控制策略;最后,研制自主行走机构试验台并开展了多液压缸同步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基于ADRC的均值耦合同步控制策略时,4个液压缸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同步误差均能保持在±5 mm以内,且具有优异的鲁棒性,可满足流态化开采装备自主行走机构的多缸同步推进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