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87篇 |
免费 | 1084篇 |
国内免费 | 77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25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1218篇 |
化学工业 | 1848篇 |
金属工艺 | 838篇 |
机械仪表 | 1243篇 |
建筑科学 | 1808篇 |
矿业工程 | 956篇 |
能源动力 | 380篇 |
轻工业 | 1647篇 |
水利工程 | 750篇 |
石油天然气 | 953篇 |
武器工业 | 281篇 |
无线电 | 142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27篇 |
冶金工业 | 651篇 |
原子能技术 | 176篇 |
自动化技术 | 14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9篇 |
2023年 | 467篇 |
2022年 | 498篇 |
2021年 | 558篇 |
2020年 | 507篇 |
2019年 | 539篇 |
2018年 | 597篇 |
2017年 | 247篇 |
2016年 | 336篇 |
2015年 | 458篇 |
2014年 | 981篇 |
2013年 | 741篇 |
2012年 | 908篇 |
2011年 | 959篇 |
2010年 | 873篇 |
2009年 | 849篇 |
2008年 | 867篇 |
2007年 | 836篇 |
2006年 | 674篇 |
2005年 | 671篇 |
2004年 | 531篇 |
2003年 | 555篇 |
2002年 | 553篇 |
2001年 | 460篇 |
2000年 | 367篇 |
1999年 | 330篇 |
1998年 | 266篇 |
1997年 | 212篇 |
1996年 | 215篇 |
1995年 | 195篇 |
1994年 | 197篇 |
1993年 | 128篇 |
1992年 | 140篇 |
1991年 | 140篇 |
1990年 | 108篇 |
1989年 | 129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69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9篇 |
1973年 | 5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针对通用目标检测算法在检测小目标时存在错检和漏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小目标检测算法IPH(Involution Prediction Head),将其运用在YOLOv4和YOLOv5的检测头部分,在VOC2007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运用IPH后的YOLOv4小目标检测精度APs(AP for small objects)相比原始算法提升了1.1%,在YOLOv5上的APs更是提升了5.9%。经智能交通检测数据集进一步检验,IPH算法和去下采样能有效提升小目标检测精度,减少错检和漏检的情况。 相似文献
52.
53.
54.
针对某钢厂宽厚板轧机辊端关节频繁开裂的问题,建立了辊端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施加扭矩进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际使用情况非常一致,最薄弱部位为槽口根部的圆角应力集中部位。为提升关节的承载能力,以柔度最小作为优化目标,以圆角应力点的应力作为约束条件,对原关节结构进行了表面形貌优化,得到了一个类似变圆角的结构特征。依据优化结果对圆角应力集中部位进行结构重设计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变圆角结构后结构最大应力减少了约100MPa,应力降幅达20%,说明轧机辊端关节的承载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55.
为减弱自然灾害及其他人为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可移动式储能与网络重构交互优化的弹性配电网灾后恢复策略。该恢复策略模型以最大化恢复供电负荷量为优化目标。首先,对灾害后的网络进行预估,分析得出形成微电网的个数,并进行网络重构。其次,根据网络重构结果对可移动式储能的接入位置进行优化,其中可移动式储能的移动遵循时间最短的原则;对移动后的配电网进行网络重构直至满足要求。文章所提策略能够在满足孤岛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达到最小的失负荷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弱灾害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增强配电网的弹性和经济性。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对不同灾害场景进行灾后恢复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6.
论文在阐明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的必要性之后,分析了一般遗传算法在神经网络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多物种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适应的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物种协同进化的优化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有效地避免神经网络结构寻优过程中解搜索空间过大以及进化规则复杂等问题,还可以起到对网络的结构和权值同时进化的作用。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7.
58.
设计一种北京地区利用封闭阳台温室效应的太阳能温室热泵式热水器,由热泵工质吸取太阳能,将热量传递给水,从而达到利用太阳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60.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哲学中罕见的直言技术来源的观点之一。“形”范畴作为人参“象”悟“道”、制“器”造“物”的关节点,却未得到更为深入的探究。20世纪初,在人-外部世界界面——这个技术的缘起之地——出现了“可供性”范畴,可供性作为环境中蕴含的行动可能性,表明了物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存在着某种互补关系,彰显了“形”范畴的深刻内涵。将“形”作为研究技术起源的逻辑起点,展开对技术本体的哲学追问,不仅可以开辟新的技术哲学追问之路,也将有可能就此开启中西方关于技术的更广泛的、超越各种思维传统的思考与对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