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针对精密冲裁这一先进的成形加工方法,介绍了精密冲裁的定义,并与现在传统的冲压方法做了比较,显示出了其独有的工艺特点和其他冲压方法无法比拟的技术优点.参考精冲在国外的发展,分析了精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回顾了我国精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比较了与国外的差异,并对我国未来的精冲发展趋势和相关的举措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面积迅速增大,人口也迅速增多,大量涌进城市的外来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周围的城中村,原来城市边缘的农村也随着城市化的脚步,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卖了土地盖楼房,房租成为生活的主要来源,这样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了一个土地利用方式混合、城市与乡村人口混杂,社会问题和矛盾复杂的城乡过渡地带--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正处于接受教育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他们能否身心健康成长,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顺利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更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做好这一特殊地区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3.
以不同盐添加量(1.0%、1.3%、1.8%和2.3%)牦牛乳硬质干酪为研究对象,分析牦牛乳硬质干酪0~6 个月成熟过程中生物胺的动态变化,并对干酪中产胺微生物进行筛选。结果显示:不同盐添加量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生物胺主要为色胺、β-苯乙胺、尸胺、酪胺和腐胺,未检测到组胺,生物胺积累阶段主要集中在成熟后期。不同盐添加量干酪中色胺含量最低,且在成熟后期含量差异较小。当盐添加量从2.3%减少到1.0%时,干酪中β-苯乙胺含量减少。盐添加量分别为1.0%和1.3%时,干酪中尸胺含量较低,且未检测出腐胺。当盐添加量在1.8%~2.3%时,随着盐添加量的增加,干酪中尸胺和腐胺含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不同盐添加量干酪成熟过程中,其酪胺含量范围为3.13~49.81 mg/kg,且盐添加量为1.3%干酪中酪胺含量较高。不同盐添加量干酪中生物胺总量最高为304.18 mg/kg。采用显色培养基筛选出一株产胺微生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Enterococcus durans。  相似文献   
34.
发酵剂对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产生物胺的能力具有菌株特异性,因此,为了探究不同种类发酵剂对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生物胺形成的影响,该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3种不同发酵剂制作的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生物胺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嗜热和嗜温发酵剂牦牛乳硬质干酪中检测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混合发酵剂干酪中检测出腐胺、2-苯乙胺、尸胺和酪胺。各生物胺之间呈现正相关性。3种不同发酵剂干酪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其各生物胺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嗜热、嗜温和混合发酵剂干酪中总生物胺最高含量分别为(448.3±9.6)、(456.8±58.4)、(293±24.5)mg/kg。组胺和酪胺是2种毒性相对高的生物胺,嗜热发酵剂干酪中组胺和嗜温发酵剂干酪中酪胺最高,其最高含量分别为(20.8±7.9)、(92.9±6.7)mg/kg,混合发酵干酪中未检测出组胺,酪胺含量次之,3种不同发酵剂干酪中组胺、酪胺含量均低于推荐安全剂量50 mg/kg和100 mg/kg。这为合理选择发酵剂和控制干酪中生物胺形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习主席在全军党建会上提出的"四个始终坚持",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是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是解决当前部队党建工作面临新情况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军队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必须准确把握"四个始终坚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测定方法,分别对由牦牛乳和荷斯坦牛乳制得的新鲜干酪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鲜牦牛乳硬质干酪中检出的脂肪酸种类和总相对含量均少于新鲜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中总脂肪酸相对含量是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的1.00倍。两种干酪中,最主要的脂肪酸均为棕榈酸(C16∶0)、9-十八碳烯酸(C18∶1)和硬脂酸(C18∶0),这三种脂肪酸的总和占两种干酪的71%以上。牦牛乳干酪中饱和脂肪酸(SFA)种类比荷斯坦乳干酪多1种,但是相对含量低了1.68%;不饱和脂肪酸(UFA)种类比荷斯坦牛乳干酪少2种,但是相对含量是其1.05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低于荷斯坦牛乳干酪;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种类比荷斯坦牛乳干酪少1种,但相对含量是其2.85倍;短链(S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相对含量分别是荷斯坦牛乳干酪的1.10和1.23倍。综上所述,放牧季节和牧草营养成分影响了乳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干酪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37.
低温贮藏有利于确保原料乳质量,然而也面临原料乳中嗜冷菌增多的风险,因此,了解不同冷藏时间原料乳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对乳品工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乳成分分析仪,分析和比较了4 ℃下贮藏24、72 h牦牛乳的细菌群落特征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冷藏24、72 h牦牛乳中第一、二优势菌属为乳球菌属、金黄杆菌属,该两类菌属的细菌分别占到冷藏24、72 h牦牛乳中细菌相对丰度的59.48%和67.51%。冷藏72 h牦牛乳中乳球菌属、金黄杆菌属相对丰度比冷藏24 h牦牛乳高出22.74%、3.56%,但是冷藏72 h牦牛乳中链球菌、不动杆菌属呈现降低趋势。冷藏24、72 h牦牛乳中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较低,分别为1.69%和1.78%。冷藏72 h牦牛乳中酪蛋白、脂肪含量低于冷藏24 h牦牛乳,酸度增加到14.66 ºΤ。72 h的低温冷藏有助于控制牦牛乳细菌繁殖,维持乳品质。该研究为牦牛乳贮藏,干酪等乳制品加工,确保其品质和质量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李梦瑶  梁琪  宋雪梅 《食品科学》2023,44(2):132-138
以牦牛乳干酪苦味肽RPKHPIK(RK7)和KVLPVPQ(KQ7)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使用ExPASy-ProtParam、Innovagen和PepDraw等工具计算RK7和KQ7的理化性质,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揭示抑制α-淀粉酶的作用机制,结合体外实验测定α-淀粉酶抑制活性。研究表明:RK7和KQ7的分子质量分别为875.07 Da和779.98 Da,疏水性分别为42.86%和71.42%;分子对接显示α-淀粉酶中的His305、Glu233、Trp59和Trp58与RK7和KQ7的结合起重要作用,并且Asp197、Glu233和Asp300是影响α-淀粉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体外活性验证发现,RK7和KQ7 α-淀粉酶的IC50分别为0.45 mg/mL和0.86 mg/mL。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体外活性实验,高效快速获得牦牛乳源α-淀粉酶抑制肽,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分子间的作用机制,为α-淀粉酶抑制肽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9.
以不同条件成熟的牦牛乳硬质干酪为研究对象,探究成熟温度和时间对牦牛乳硬质干酪中水溶性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抑菌性以及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 ℃、10 ℃、15 ℃成熟4~6个月牦牛乳硬质干酪的水溶性多肽对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能力。5 ℃、10 ℃成熟5个月、15 ℃成熟4个月牦牛乳硬质干酪的水溶性多肽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0.38±1.20)%、(28.70±0.67)%和(30.19±0.32)%。5 ℃、10 ℃、15 ℃成熟的牦牛乳硬质干酪在4~6个月成熟过程中,其水溶性多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程度分别呈增强趋势。成熟温度从5 ℃提高到15 ℃时,牦牛乳硬质干酪的水溶性多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作用呈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40.
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涂层是应用广泛的热障涂层材料。为了更好地研究各种因素对热障涂层热导率的影响, 使用压制烧结的方法制备基本致密的氧化锆陶瓷, 研究相组成和晶粒大小对热导率的定量影响。在不同的烧成制度下制备出不同晶粒大小的氧化锆陶瓷。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图像研究氧化锆陶瓷材料的相组成以及晶界的分布情况。综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以及傅立叶传导方程, 计算出四方相和晶界的热导率分别为2.65 W/(m·K)和1.54 W/(m·K)。研究表明, 四方相的热导率比氧化锆陶瓷的热导率高, 而晶界的热导率比氧化锆陶瓷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