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50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89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5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UHMWPE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论述了UHMWPE纤维在国内外的研制、开发情况,叙述了对该类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的几种主要方法,并介绍了该类纤维的几种增强复合材料。认为随着茂金属催化剂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将有望生产出强度和模量等综合性能更高的纤维。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先进的全开放分层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在鸡冠岩电站的应用,系统主控级设备采用多线程技术进行软件编程,现地控制级设备则采用新型的一体化工作站和PLC进行组合,两级设备通过高速以太网进行互连,系统安全、稳定性高,数据传输快,操作直观简便。  相似文献   
33.
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2009年为期1年的广州某高校自然通风建筑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23周共计921人次的调研数据在热环境、人体热反应及适应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我国湿热地区典型自然通风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全年变化特征,获取了热感觉与标准有效温度的确定关系,验证了修正的PMV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得到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的期望因子为0.8,同时获得了调整服装、开窗与使用风扇等适应行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4.
为推广PE燃气管在输送焦炉煤气上应用,选用PE80级原料的PE燃气管道输送焦炉煤气,并对试用7~8年的管道截取样品,进行物理、化学性能的检验、检测,对检验的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PE燃气管可以用于低压焦炉煤气的输送,是安全的,经济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利用快速砂浆棒法进行了混凝土碱集料反应试验,研究了裂缝修复材料(简称ECRM)对混凝土碱集料反应膨胀的抑制作用,主要参数为用量、碱掺量、活性集料掺量.研究结果表明:ECRM能有效的抑制碱集料反应;ECRM用量越多,其抑制效果越明显;当活性集料掺量高时,ECRM的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6.
植被冠层能量分配是认识和把握植被对城市气候调节作用的关键,显热是植被冠层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作用于近地气温与人体舒适性.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净辐射=显热+潜热+蓄热),通过植被、液流和微气候等参数在秋冬少雨季的连续、系统性观测,考察湿热地区典型城市乔木(杧果树,树高9.38 m,胸径0.621 m,冠幅8.60 m)的冠层能量分配及显热计算模型.乔木冠层各能量项均随太阳辐射而变:净辐射、显热、蓄热呈“单峰单谷型”日变化,潜热呈“单峰型”日变化,蓄热峰谷出现最早(8:30,16:30),说明植被随外界条件变化快速调整叶片及冠层温度,潜热较大值出现早(11:00)且持续时间长(5 h),说明植被持续有效地通过叶孔蒸腾散热.植被冠层日间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向周边空气散失,引起空气温升和加湿,二者作用的强弱随时间和天气条件而变,上午和晴天、多云天温升作用明显,而下午和阴天加湿作用显著.叶孔蒸腾消耗乔木冠层40%(晴天)~60%(多云天)的日总能量,并在阴天持续发挥作用使得植被净吸收周边空气的热量.冠层显热由叶片与空气温差和冠层空气动力学阻抗决定,以0.11 m/s为界区分自由和受迫对流,预测结果能较好表现乔木冠层的显热变化特征(RMSE=74.54 W/m2,R2=0.86,d=0.96).研究结果为认识和把握典型植被的城市气候调节效应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为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水平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7.
38.
39.
为解决山丘区规模化灌溉管网的优化设计方法中存在计算工作量大、安全调控设施缺乏且布 设不合理等问题,以FLUENT流体模拟软件为工具,结合安良水库输水灌溉工程实例,运用RNGk-ε 紊 流模型对管网各轮灌组的简化型式进行了出水流量和工作压力的数值模拟分析,并根据调压池的布置 要求,模拟了有调压池和无调压池2种情况下的管网压力和流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 结果与设计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0.77%,调压池可以有效地解决山丘区压力突变和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RNGk-ε 紊流模型用于管网模拟有效可行,可作为山丘区规模化灌溉管网优化设计和验证的工具。  相似文献   
40.
采用聚多巴胺(PDA)与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和分步沉积两种方法对聚砜(PSf)基膜进行改性,对比两种方法改性后纳滤膜性能的差异.对改性前后膜的接触角、通量、截留率及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并通过SEM、AFM、ATR-FTIR、XPS等方法对改性前后膜表面形貌结构、官能团种类、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时间为8 h时,PDA与PEI分步沉积改性后的膜接触角为49.85°,小于共沉积的68.55°;对MgSO_4的截留率为95.2%,高于共沉积改性后的83.0%,但分步沉积对膜通量的影响更大.连续7 d的过滤实验表明两种方法改性后的纳滤膜的盐渗透通量和截留率具有长期稳定性.Zeta电位显示两种沉积方法均使膜表面电负性降低.膜表面表征表明两种方法均能使PDA与PEI交联涂层牢牢黏附在PSf基膜上,但两种改性方法的反应机理有所不同:PDA/PEI共沉积更易发生Schiff base反应,而分步沉积法更倾向于发生Michael addition反应.研究结果对于不同功能改性膜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PSf膜表面改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