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4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车集选煤厂煤泥粒度组成和可浮性试验研究表明,虽然煤泥含量较高,但可浮性好;从原煤煤质、生产、销售及经济、技术等方面论述了选煤厂增设煤泥浮选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增设浮选系统后,选煤厂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4101.23万元。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生产喷吹煤与末原煤和优质原煤与劣质煤配煤的经济比较 ,建议充分利用选煤厂工艺灵活性功能 ,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配煤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3.
根据沉积标志、砂体结构、测井响应及盆地底形等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具有地层厚度稳定、植物化石及动物遗迹化石发育、浅水沉积构造明显等特点;由于水体较浅,湖岸线迁移频繁且迁移范围大,在长82油层沉积期形成沿湖岸线分布的坨状砂体(滩坝砂),在长81油层沉积期分流河道砂体交汇连片,且向湖中心延伸较远;这些砂体为有利储集体,是勘探评价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4.
针对环县地区长8油层组试采单井产量较低、难以有效开发的问题,研究综合前人对于单井产量影响因素的认识,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筛选出渗透率、油层厚度、砂量、井底流压等可能的单井产量影响要素,并通过这些要素与单井试油产量、试采半年产量的关系,认识到储层渗透率是影响该区长8油层组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改善储层渗透性是提高单井产量,达到整体有效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枣粉对生长期太行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枣粉作为一种新型促生长添加剂的可能性。试验选取28日龄太行鸡8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50只鸡。4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以及枣粉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5%、10%和15%的玉米,定期测定太行鸡日增重并计算料重比。结果显示,在太行鸡日粮中添加枣粉,能够显著提高太行鸡的日增重(P0.05),15%枣粉组太行鸡全期日增重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25.92%;饲喂枣粉可显著降低太行鸡日粮料肉比(P0.05),15%枣粉组太行鸡全期料肉比最低,比对照组降低了23.29%。  相似文献   
36.
结合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现状,阐述了“双碳”战略与能源消费变化背景下发展洗选加工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煤炭洗选加工面临问题与存在不足,提出了拓展从业范围、完善管理机制、上下游协同联动与科学工艺选择与组合等发展建议,旨在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效率,降低能耗,促进洗选加工低碳、高效发展,助力“双碳”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7.
阐述了新田矿选煤厂由于末精煤正常发热量28.43 MJ/kg以上,超过黔希化工原料煤发热量24.25~25.93 MJ/kg的指标要求.该厂结合原煤煤质、现有重介生产系统、干法选煤技术制定解决方案,提出首先利用洗末精煤与筛末煤掺配方式,使末煤发热量达到24.25 MJ/kg,以满足当前黔希化工原料煤的需求;然后采用干法...  相似文献   
38.
通过分析新田选煤厂建设过程中在生产工艺、设备布置、设备选型与安装、溜槽、管道与电气六个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现场实际,给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并提出了选煤厂设计建设的相关注意事项,为选煤厂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层组进行沉积分层,并依据岩石物理特征参数,采用直接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该区长1油层组划分为A、B、C、D四类流动单元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强,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B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较强,采出程度较高,为研究区主要的生产层系;C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一般,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D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差,为非产层。  相似文献   
40.
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迄今为止 ,油气成藏动力机制、运聚机理等问题一直没有完全解决。文中以营 11岩性油气藏为例 ,分析了透镜状岩性油气藏的成藏特征。良好的油源条件、独特的输导体系和成藏动力是控制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地层压差成藏模式。在地层压差作用下 ,油气不断进入砂体 ,同时由于岩石的润湿性 ,砂体中的水不断从顶部排出 ,直至压力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