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化学工业 | 8篇 |
机械仪表 | 3篇 |
建筑科学 | 47篇 |
轻工业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14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提出不锈钢(薄壁外层)-混凝土-钢双壁空心管(DSTM)新型构件。借鉴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的基本假定及材料本构关系,分析DSTM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性能。利用截面分层法建立DSTM管纯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截面分层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所建立的公式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为对某教学楼进行增层改造,采用分离式套建增层结构.选用由角钢混凝土柱和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组成的新型框架结构型式,其施工阶段采用自承重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详细给出了套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措施.结果表明,套建结构的设计合理,施工措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3.
房屋基础隔震的概念与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隔震是一种结构抵抗环境荷载(如风和地震等)的方法。与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相比较,该方法不但能保护建筑结构,还能保护结构内部的重要设备在强震冲击下免遭破坏。其抗震设计的对象也从整体结构转变为仅考虑隔震装置,大大简化了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降低了建设投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95.
选取了两种力学模型,刚性理论的Housner模型和柔性理论的Haroun—Housner模型,将Housner模型简化为二质点结构,Hauroun—Housner模型简化为三质点结构,将其和规范算法、有限元算法进行频率对比,误差不足5%。采用Newmark—B法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得到液体各质点的位移时程、罐底剪力时程、倾覆弯矩时程。仿真结果表明:简化模型和有限元、规范算法频率相差很小,水平地震激励后期,晃动质点位移时程相差较大,刚性脉冲质点位移时程几乎一致,罐底剪力和规范算法相差很小,倾覆弯矩相差较大。Housner方法设计的储液罐,液体晃动部分的响应被低估,储液罐工程设计人员及研究人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6.
97.
对10个高宽比为3的角钢约束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过程,得到了试件的荷载 轴向位移关系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构件截面尺寸、缀板间距以及混凝土强度对角钢约束混凝土柱承载力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试件最终破坏时在试件中部附近位置角钢和缀板出现凸鼓变形;随着缀板间距的增大,试件的承载力逐渐减小,荷载 位移曲线下降越明显,可见在相同条件下,缀板间距是影响角钢约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在试验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角钢约束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式。 相似文献
98.
电力系统作为我国的民生基础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研发科学性更高的在线监测技术以及状态维修技术,以此实现更加可靠有效的电气设备维护.进而保证及时发现各种隐藏的问题与隐患,确保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减少设备的运行与维修成本.文章将会针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在线监测与状态维修展开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
为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废粉状活性炭再生设备,选择高铝耐火砖和耐高温、耐腐蚀的310S不锈钢为主要材料,设计一种机械自动匀速进料和出料的立式再生炉。在该再生炉筒体内安装多层交替排列的大小再生盘,在再生盘上安装电加热层用于冷炉的升温启动,在每层再生盘上设置刮料耙叶,以使炭料移动并掉落到下一层再生盘上,实现炭料自上往下的输送。在再生盘上方四周设置环形空气管,并在空气管上均匀开设小孔,使空气均匀喷出,将废炭受热挥发出来的可燃气体助燃以加热其上层再生盘,维持废炭再生所需的温度。设计一种连续进料和出料、热量自给自足的环保型立式再生炉。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