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91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0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通过中试研究了复合式曝气生物滤池(CBAF)用于再生水回用的脱氮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碳源投加量、气水比和水力负荷。试验结果表明,当碳源投加量为15~25mgCODCr/L,气水比为2:1,水力负荷为10m3/(m2.h)时,CBAF运行工况最优,脱氮性能稳定良好。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0~17.4mg/L,总氮浓度为7~23mg/L时,出水氨氮浓度始终低于2mg/L,总氮浓度低于15mg/L,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TO220封装的电子元件,研究了在温度循环条件下,元件Cu引脚上纯Sn镀层的Sn须生长行为.研究发现,Sn须在温度循环条件下的生长呈现出较高速率、较高密度、较一致长度的特点.随着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Sn须密度和长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镀层表面Sn须的附近区域出现凹坑.研究表明,Cu-Sn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速率很快,使得镀层内部压应力增大,Sn须生长驱动力增加;同时,不同材料热失配产生的低周疲劳热应力,为Sn须的生长提供了额外的驱动力.此外,交变的热应力更容易破坏表面氧化膜促进Sn须的生长.满足应力条件和取向条件的晶粒首先发生Sn须生长,高密度的Sn须生长诱发部分晶粒发生向内的变形,在镀层表面形成大量的凹坑.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某小区内同时建有自来水系统和管道直饮水系统。介绍了这两套系统的情况,并对两种供水方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比较,包括出厂水和用户水龙头处的水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管网水质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优选控制初滤水浊度最佳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初滤水浊度是提高出水水质的关键,以深圳水库水作为原水进行初滤水浊度控制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比较了四种影响初滤水浊度的因素。中试结果表明:降低沉后水浊度和采用二次微絮凝对改善初滤水浊度起主要作用,调节流速与向反冲洗残留水投药的影响较小,并提出了以二次微絮凝和调节过滤初期流速为控制初滤水浊度的组合工艺,采用聚氯化铝作为微絮凝剂,投加量0.2mg/L,调节初滤水流速从3m/h到8m/h,时间间隔10min。  相似文献   
15.
利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某O_3/BAC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各工艺出水及滤料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385 499条有效数据(Effective Tags),归类为45个门、86个纲、165个目、308个科、567个属。微生物多样性随工艺流程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消毒工艺能大幅削减水体中的微生物,消毒效果较好,但生物活性炭池出水中微生物多样性较V型滤池出水(FB)不降反增,且滤砂(FS)和活性炭上均有大量微生物附着,其中活性炭上附着的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原水。此外,所有样品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浮霉菌门含量较高,分别为68.47%、10.64%、6.15%、4.63%和1.51%;鞘氨醇单胞菌属在FB、FS和BAC样品中大量滋生,且与假单胞菌属在出厂水中均有微量存在,二者可引起管网腐蚀,是饮用水安全的一大隐患,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选择南方某城市3座具有典型自来水和排泥水处理工艺的水厂,从物理、化学、生物安全性三个方面对排泥水、砂滤和炭滤池反冲洗水、排水池和排泥池上清液的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考察了原水水质、工艺选择和控制、排泥水收集和处理模式等因素对排泥水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矿山深井地压大,造成一些巷道支护结构严重破坏,需对原有的支护形式进行改进。结合朱仙庄矿区典型巷道工程,在实验室完成高地压作用下不同材料模型的对比试验,研究模型结构变形、破坏规律和承载能力。通过室内试验的结果,改善支护结构,提出复合锚网支护技术来进行巷道的治理。工业性试验证明,复合锚网支护技术能够适用地质条件恶劣、巷道围岩严重变形情况下的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灾区城市供水的水质风险和应急处理技术与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汶川大地震后震区饮用水水源存在的次生污染风险进行分析,其中微生物浓度升高是首要风险,同时还存在大量使用消杀剂引起的杀虫剂污染和水源臭味增强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处理技术的验证性试验,提出了保障性应急处理工艺、强化吸附应急处理工艺和强化氧化应急处理工艺三种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震后次生水源污染,确保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9.
水合三氯乙醛前体物的分子量分布和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滤分离技术将水合三氯乙醛前体物含量最高的夏季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四个部分,采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组分进行表征,并对20种氨基酸、牛血清白蛋白等模式化合物进行氯化试验,以找出水合三氯乙醛的主要前体物成分。结果表明MW<1 kDa的水合三氯乙醛生成势含量最高,为24.81μg/L,其次为10 kDa<MW<0.45μm (17.49μg/L)、3 kDa<MW<10 kDa (8.16μg/L)和1 kDa<MW<3 kDa (5.50μg/L),其中MW<1 kDa和10 kDa<MW<0.45μm两部分有机物占水合三氯乙醛前体物含量的75.55%。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水合三氯乙醛的主要前体物可能为类芳香性蛋白质和类微生物代谢产物等物质而非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丙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牛血清白蛋白、鲱鱼精DNA等模式化合物是水合三氯乙醛主要前体物,其水合三氯乙醛生成量均大于30μg/mg C。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试研究了氯对活性炭滤料吸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中试采用两根活性炭滤柱,其中1#活性炭滤柱进水不含氯,2#活性炭滤柱进水氯浓度为3 mg/L,连续运行21个月。试验末期,2#滤柱的碘值、亚甲基蓝值比1#滤柱的分别低40.7%、38.1%,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别低34%和26%;2#滤柱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比1#滤柱低11%。可知,水中的氯会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结构,进而降低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