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76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4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在580℃下制备了35%(体积分数)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能谱(ED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复合材料中SiC/Al,合金相/Al的界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增强体SiC和基体Al以及热处理前后合金相与基体Al的界面类型,取向结合机制。结果表明,SiC/Al界面清晰平滑,无界面反应物和颗粒溶解现象,也无空洞缺陷。SiC/Al界面类型包括非晶层界面和干净界面。干净界面中SiC和Al之间没有固定或优先的取向关系,取向结合机制为紧密的原子匹配形成的半共格界面。热压烧结所得复合材料中的合金相以Al4Cu9为主,与基体Al的界面为不共格界面,热处理后,合金相Al2Cu弥散分布于基体中,与基体Al的界面为错配度较小的半共格界面。  相似文献   
112.
113.
铌、氮在中锰奥氏体钢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铌、氮在中锰奥氏体钢中的作用及其对中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铌、氮能形成Nb2C和NbN,它们可作为非自发结晶的核心,从而使中锰钢的晶粒度从原来的2-3级细化到6-7级,冲击韧性提高36%,裂纹形成功提高105%,此外,铌、氮能降低层错能,阻止位错运动,使钢的加工硬化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4.
聚偏氟乙烯的晶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不同晶型的晶格结构以及大分子在不同晶型中所采取的构象.不同的成形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晶型,主要论述了温度、拉伸、电场以及与不同材料共混对PVDF不同晶型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5.
采用冷等静压–真空烧结法制备Ti-6Al-4V-2Cr-1Nd合金,然后进行固溶及时效热处理,通过实验与最小错配度理论计算,研究Nd元素对该合金组织细化的影响,并分析细化机理。结果表明,添加1%(质量分数)的稀土元素Nd后,析出相Nd2O3能有效促进晶粒细化。二维错配度的计算结果证明析出相Nd2O3是有效的形核剂,可促进非均匀形核,增加形核率,从而使晶粒细化。通过对合金试样薄区进行高分辨率观察,发现另一种絮状的、非常细小的、弥散分布的Nd2Ti4O11相,由于其界面错配度较低,也可作为非均匀形核的核心,促进形核,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详细阐述了SiC_p/Al复合材料的粉末冶金制备工艺,包括混粉工艺(如球料比、球磨时间、球磨机转速),冷压成形(如压制压力、保压时间、静置时间等参数的选择),除气(如除气方法),热固结技术(如真空热压法、常压烧结热挤压法、粉末热挤压法)等;简述了增强体(SiC_p)尺寸、界面对SiC_p/Al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SiC_p/Al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最后展望了SiC_p/Al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7.
论述了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非连续相混杂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几种制备方法,包括搅拌熔铸法、压力铸造法、无压浸渗法、喷射沉积法、粉末冶金法、原位反应法等,同时对常见的3种增强体的混杂类型:颗粒+颗粒、短纤维+晶须(短纤维)、颗粒+晶须(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非连续相混杂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8.
影响煤巷锚杆支护安全可靠性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敬佩 《煤炭技术》2003,22(10):59-60
从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地质条件、锚杆施工质量和工程监测等方面对影响煤巷锚杆支护安全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煤巷锚杆支护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X210CrW12钢衬板材料微观分析及表面测试,研究了其磨损特性及磨料的种类以及粒度对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21CrW12 钢衬板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犁沟和疲劳,在所选用的磨料中,石英对衬板的磨损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20.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纳米W-Cu复合粉末,并在1 050℃经热压烧结制备出W-20Cu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W-20Cu的组织形貌、磨损形貌及磨屑,并在室温下与7075铝合金配副进行磁场干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水热合成-热压烧结法制得的W-20Cu复合材料的硬度达215HB,电导率为45%IACS。不加磁场时,W-20Cu复合材料销磨损面黏附较厚的高含Al层,磨屑呈螺旋状,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黏附层变薄,销的磨损程度略微减弱而环的磨损加剧,摩擦副的摩擦因数有减小趋势,磨屑逐渐呈细小的碎片状及粒状,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轻微的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