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综合类 | 20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176篇 |
机械仪表 | 20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20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3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无线电 | 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 |
冶金工业 | 42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利用离心铸造成型碳化钨颗粒(WCP ) 增强Fe-C 基体合金的复合结构空心圆柱体, 采用宏观测量、X 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SEM ) 与能谱(EDS) 的微观分析, 对WCP/Fe-C 界面反应和基体合金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转速800~ 1200 r/m in离心铸造机上获得了外径167mm , 内径87mm , 高67mm 的空心圆柱体, 其表面层为16~ 20mm 大断面WCP/Fe-C 复合材料, 芯部为Fe-C 基体合金。铸造碳化钨颗粒(CTCP ) 的表面被高温Fe-C 基体合金熔融体部分溶解, 甚至解体; 原位( in2situ) 自生成细小短棒状WC 和W2C 先共晶析出相; 远离CTCP , 分布游离的细小颗粒状和网状WC、W 2C、Fe3W 3C2Fe4W 2C、Cr7C3 和Fe32C 碳化物。由于CTCP 部分溶解和扩散作用, 复合结构空心圆柱体的Fe-C合金基体被不同程度合金化。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66.
TiC含量对激光合金化层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微米级TiC和WC作为陶瓷硬质相,自制的合金粉末作为粘结相,采用激光表面合金化技术在球墨铸铁表面制备出高硬度、耐磨的合金化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AX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TiC含量下的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合金化层进行了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涂料中TiC含量的增加,合金化层中碳化物硬质强化相逐渐增多,合金化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也逐渐提高.当TiC含量为40%时,合金化层的性能较好,平均显微硬度可达1097 HV0.2,其磨损量仅为基材球墨铸铁的1/9. 相似文献
67.
以亚微米级WC/Co金属陶瓷复合材料为涂层材料,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9CrSi表面制备出硬度高、耐磨的合金化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激光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合金化层进行了硬度和摩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激光合金化层与基材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激光合金化层可分为合金化区,热影响区和基体区三部分.其中合金化区组织为基体马氏体上分布着网状枝晶碳化物,网状枝晶间弥散分布着碳化物小颗粒,热影响区组织由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组成,基体区组织无明显变化.合金化层的显微硬度达到900 HV0.2,干摩擦条件下材料磨损量是基材9CrSi的1/9,合金化涂层的耐磨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68.
Cu含量对高铝锌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u是高铝锌合金的主要强化元素之一,其在锌铝合金中具有一定的固溶度,当超过此固溶度时将以白色条状的ε相析出,研究了Cu含量对高铝锌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铝锌合金中析出富铜相的Cu含量的临界点在1.0%~2.0%之间;在铜含量较低的情况下,ε相析出的数量少,尺寸小,合金在保持较小强度增幅下,伸长率增加,硬度基本保持不变;适当地提高铜含量,有利于细化锌铝合金的基体组织,提高致密度,减少缩孔缩松倾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ZA27、ZA30等牌号的高铝锌合金,其铜含量的最佳范围可控制在2.5%~3.5%.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