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6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2篇 |
综合类 | 68篇 |
化学工业 | 83篇 |
金属工艺 | 34篇 |
机械仪表 | 61篇 |
建筑科学 | 107篇 |
矿业工程 | 79篇 |
能源动力 | 28篇 |
轻工业 | 105篇 |
水利工程 | 50篇 |
石油天然气 | 45篇 |
武器工业 | 9篇 |
无线电 | 6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0篇 |
冶金工业 | 32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为解决宁夏某煤矿矿井水双膜法深度处理工艺中反渗透系统浓水侧结垢严重、进口阻垢剂成本高昂、运营成本倍增等问题,研制出适用于高硬度、高碱度、高矿化度矿井污水的反渗透阻垢剂JC-660,采用静态试验、动态模拟试验、现场应用测试JC-660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反渗透阻垢剂JC-660性能优异,可实现98.44%的高阻垢率,高于国外某进口品牌阻垢剂的11倍浓缩液(98.31%)和8倍浓缩液(98.33%)的阻垢率。且该阻垢剂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3.
2014—2015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了5%阿维菌素水乳剂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3~2.25d和1.65~2.76 d。施药量为15~22.5 g/hm~2,施药2~3次,阿维菌素在玉米植株中的残留量≤0.16mg/kg,而所有青玉米、熟玉米和土壤样品中均无阿维菌素检出(0.01 mg/kg)。 相似文献
44.
45.
46.
影响高固含量石蜡乳液颗粒度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8#石蜡为原料,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为乳化剂,考察了乳化剂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等工艺条件对石蜡乳液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蜡乳化剂适宜的HLB值约为9.3,乳化剂的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对乳液的粒度均有影响.w(乳化剂)=7%,乳化温度85℃~90℃,乳化时间40 min,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下采用剂在油中法,制得了平均粒度为1.3 μm,折光率为1.42,固含量约为50%的石蜡乳液,乳液外观为均匀、细腻的乳白色液体. 相似文献
47.
48.
近些年钢结构住宅体系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对钢结构墙体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刚性连接的钢框架与轻钢龙骨的组合结构体系,研究其抗侧力性能。对变化轻钢龙骨隔墙形式的3组模型进行低周往复加载数值模拟,得到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初始刚度及结构的耗能性能,对比分析了轻钢龙骨隔墙及钢框架的连接方式对墙体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龙骨外加蒙皮大幅度增加了墙体的承载能力、结构刚度;结构承载力及刚度由轻钢龙骨与蒙皮之间的连接构件强度确定;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初始刚度及承载力高于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9.
50.
大学语文,是高职教育中极具人文精神,又有着浓郁职业色彩的一门课程。它是高职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学生职业技能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基石,是发展创新的力量源泉,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