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7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采用2-取代基苯并咪唑化合物、氯化铜为原料、丙酮或2-丁酮为溶剂,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2-苄基苯并咪唑(BIm_a)和1-(对甲氧基苄基)-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BIm_b)的铜配合物,收率分别为80%和75%.测得BIm_a和BIm_b铜配合物熔点分别为144.7~145.8 ℃和224.5~226.0℃.应用摩尔电导率、XRD、紫外光谱、SEM和热分析测试对目标配合物进行表征,摩尔电导率、紫外和红外光谱解析表明,2-取代苯并咪唑配体与Cu(Ⅱ) 发生了配合反应;XRD和SEM表征证明晶型为单斜晶系;热分析得出BIm_a、BIm_b和氯化铜的配位数分别为1和1/2.  相似文献   
3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硅钨酸与聚乙烯吡咯烷(SWA/PVP)质量比分别为5:1000、10:1000、20:1000、40:1000和80:1000的光致变色玻璃隔热涂层,利用TEM、FTIR和UV-Vis等方法对涂层进行了表征。TEM结果表明,复合薄膜表面平整,粒径约为30nm的SWA分子均匀分布在PVP网络中。SWA/PVP涂层在可见光区的主要吸收波长为550~700nm,随着SWA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紫外吸收能力逐渐增强。涂层在630nm红光波段具有最强的吸收,随着SWA含量的增加涂层对光的吸收增强,此涂层将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33.
2011年7月11至18日,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李青云所长率领水利部行业专项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一行7人,赴云南省开展农村小水电开发及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研究。此次调研先后走访了云南省水利厅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普洱市墨江县和景谷县水务  相似文献   
34.
选矿过程会产生大量尾砂,尾砂大部分堆放在尾矿库,而堆放在尾矿库的尾砂可能随降雨进入河道,对河流产生影响。通过在长宽高分别是23,1,0.6 m的水槽中开展试验,研究流速为0.05~0.3 m/s、投砂速率为20~315 g/min条件下的选矿尾砂在水流中的运动规律,分析尾砂扩散、淤积形态和淤积量分布、含沙量沿程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尾砂进入水槽后,存在明显扩散;尾砂淤积总量占投砂总量的比例随流速增大而减小,当流速从0.05 m/s增加至0.3 m/s时,淤积比例从75%以上降至不足25%;投砂主要影响区域内含沙量沿程呈减小趋势,含沙量分布与指数公式拟合的较好,相关系数R2值约为0.9。  相似文献   
35.
河流泥沙吸附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送水流泥沙和营养物质是河流的主要功能之一。大坝等水利工程拦截泥沙的同时,改变了河流营养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从国内外近20 a泥沙吸附磷的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泥沙对磷的吸附与泥沙颗粒的理化性质、水体初始磷浓度、含沙量以及环境因子等相关,即颗粒越细,表面吸附位越多,更有利于磷的吸附;水体初始磷浓度越高,吸附量越多;含沙量越大,总吸附量越大,单位质量泥沙吸附量越少;泥沙吸附磷的机理模型主要有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两类,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在等温吸附中应用较广;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泥沙吸附磷的全过程拟合程度更高;在河流生态系统中,泥沙吸附的磷以颗粒态磷的形式作为生物可利用磷的储备,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颗粒态磷与水生生物的生长关系、吸附量与含沙量等多因子的动力学模型在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三峡水库运行后,上游来沙中大部分粗沙淤积于库尾,不仅减少了水库的有效库容,对库尾回水段的通航也将产生影响。为减少三峡库尾泥沙淤积,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库减淤方式,即固定河段挖粗沙方案。该方案通过持续疏浚将入库粗沙大部分截留挖除,控制粗沙向上游延伸,可有效实现水库减淤。根据三峡库尾河道地形和淤积特点,提出了7种挖沙减淤方案,并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挖沙方案的减淤效果,并对比提出推荐挖沙方案。  相似文献   
37.
为定量评价水网连通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以武汉大东湖水网连通为研究对象,构建大东湖水网水生态环境数学模型,在模拟分析水网连通前后COD、TN、TP、Chl-a等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和评价水网连通对各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营养状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水网连通后,杨春湖、沙湖、北湖水质改善,藻类生物量减少,水体富营养程度降低;东湖、严西湖水质有一定恶化,藻类生物量增加,水体富营养程度升高;水网连通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较复杂,且存在污染风险。研究成果可为水网连通工程的管理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固定河段挖粗沙"是水库可行的减淤方式之一。以三峡水库为例,利用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挖粗沙后水库的减淤效果及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三峡回水末端设置约10km长度挖沙段进行挖粗沙(d〉0.1mm),使水库百年淤积总量由177亿m3降至140亿m3左右。挖沙段集中拦截了入库的大部分粗沙,通过改变河道坡降、流速和挟沙力等水力条件,使库区淤积面与回水面同时降低,减淤效果延伸至整个水库,减淤效率很高。在库区设置固定河段持续清除粗沙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水库减淤方式。  相似文献   
39.
辛红  曹慧群  魏波 《广州化工》2023,(4):219-221
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依据物理化学课程和SPOC课程的特点,采用“课堂教学+UOOC平台任务布置+平台信息反馈”的方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构建了基于UOOC平台的SPOC混合式教学形式,以“多组分热力学”为例介绍了SPOC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及实践。从教学效果来看,SPOC混合式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纳米电磁复合材料聚苯胺包覆碳纳米管(MWNT)/Ni0.5Zn0.5Fe2O4.采用XRD、TEM、HRTEM、FTIR、TG-DSC和VS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聚苯胺、碳纳米管和Ni0.5Zn0.5Fe2O4共存于复合材料;TEM结果表明,PAn包覆在MWNT/Ni0.5Zn0.5Fe2O4外表面,包覆厚度为15~30 nm;TG-DSC及磁性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矫顽力为21 687.02 A/m,饱和磁化强度为2.27 T,是一种具有较好磁性能的软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