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8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聚焦十字型微通道内高黏流体中气泡生成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速摄像仪观察了聚焦十字型微通道内高黏度(630 mPa·s)的甘油-水溶液中氮气气泡的生成过程。研究了气泡生成过程以及气泡体积和最小颈部半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黏流体内气泡生成过程可分为回缩、膨胀、挤压和最终破裂4个阶段。气泡体积在膨胀和挤压阶段均随时间线性增长,但挤压阶段的斜率大于膨胀阶段的斜率。气泡最小颈部半径随时间变化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挤压阶段,颈部半径随剩余时间呈幂率关系;而在最终破裂阶段,颈部半径随时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2.
真空膜蒸馏过程膜参数模拟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膜材料对透过通量的影响,文章建立了真空膜蒸馏过程的微观传热传质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模拟,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进而对不同条件下膜的长度、厚度、内径以及曲折因子、传质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讨论了不同膜参数对膜透过通量的影响,为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材料的选取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活性炭/水浆料中CO2吸收过程的增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分散相微粒增强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提出了一个一维非稳态非均相传质的二区模型,并进行了理论求解。根据表面更新理论,得到了增强因子的数学表达式。利用恒温反应釜,对活性炭/水浆料中发生的CO2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颗粒浓度及转速下的增强因子。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表明本文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4.
采用激光成像结合CCD摄像技术分别对牛顿及非牛顿流体(甘油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的气泡生成行为进行了研究,对2种流体气泡生成过程中气泡形状和体积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非牛顿流体的弹性效应对气泡生成过程气泡形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甘油中,气泡生长初期,气泡体积增加较快,到了后期,增加幅度减缓,气速对气泡生长过程气泡体积影响很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中,气泡生长初期,气泡缓慢生长,气速对气泡体积影响很小,到了后期,气泡体积增加幅度变大,气泡体积随着气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5.
针对气体吸收过程,以分子热力学为基础,结合普遍化的化学势推动力通量方程,导出了传质存在时两相界面处的浓度关系,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了求解.提出了一个反映液相侧动力学状况的无因次数群Biot数Yo,Yo数越大界面处两相越偏离平衡.界面浓度是与Yo和液相主体浓度密切相关的.对于气相阻力可以忽略的吸收过程,两相传质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液相的溶质界面浓度和液膜厚度.采用激光显微全息干涉技术对甲醇,乙醇,正丙醇静止吸收CO2时的界面浓度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了本研究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6.
间苯二甲酸生产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间苯二甲酸(IPA)的生产技术,重点介绍了空气液相氧化法生产IPA,其工艺分3个阶段, 即粗IPA的制备,精IPA制备、母液及残渣的处理。IPA主要应用在酸改性共聚酯、不饱和聚酯及表面涂料方面。预计在今后几年中,IPA在共聚酯方面的应用将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7.
葡萄糖水溶液扩散系数的测定与关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液相扩散系数在化工数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液体结构及扩散本身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一个合理的理论模型来预测液相扩散系数,有必要从实验和理论上对不同的体系进行研究.制备了金属膜池,用氯化钾溶液标定了膜池常数,并用已有可靠文献值的蔗糖水溶液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测定了298.15~328.15 K不同温度下葡萄糖水溶液的积分扩散系数,考察了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有温度关联项的半经验模型,关联和计算了本实验的数据,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88.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在微通道内精确调控液滴行为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详细介绍了引发液滴聚并的方式,包括主动聚并和被动聚并。主动聚并是指施加电场、磁场、温度场等引起液滴融合,被动聚并是指通过改变通道结构或改变通道壁面润湿性促进聚并发生。此外,综述了液滴聚并动力学研究进展,例如:液膜排出时间和临界毛细管数。最后对聚并过程中的流场研究做了简要介绍。对液滴聚并的后续机理研究、探索高效的聚并方式和聚并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维生素B6的扩散行为,采用了激光全息干涉法,得到了298.15K时不同浓度维生素B6在水溶液和生理盐水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维生素B6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一直下降,而在生理盐水中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对维生素B6的医学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
综述了T形微通道内气泡(液滴)的生成机理。讨论了挤压机制、剪切机制以及挤压-剪切共同作用机制下气泡(液滴)生成控制因素,表明挤压机制发生于受限气泡(液滴)的生成,其生成尺寸主要由气液流量控制;剪切机制发生于未受限气泡(液滴)生成,主要由毛细数控制;挤压和剪切共同作用机制发生于挤压-滴状转变区内气泡(液滴)的生成,并由毛细数和流量比共同控制。同时介绍了3种不同机制的物理模型以及黏度比对气泡(液滴)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