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27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58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35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108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23篇
自动化技术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将静电纺丝技术和编织技术结合,分别制备了纯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偏氟乙烯/聚乙二醇(PVDF/PEG)两种纳米纤维织物。通过水解去除PEG,仿生构造了类似荷叶表面结构的多级超微粗糙纳米纤维表面。讨论了不同PEG含量对纤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浸润性能。结果显示:水洗之后的PVDF/PEG复合纳米纤维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形貌;当PEG含量为10%时,纤维表面结构类似于荷叶表面的"小山包",纤维直径约在300~400 nm;PVDF/PEG纳米纤维织物的应力较纯PVDF纳米纤维织物有所增加,而应变降低,分别为92.12 MPa和17.53%;两种织物均具有较好的疏水性,其中PEG含量为10%的PVDF/PEG纳米纤维织物显示出超疏水性,接触角为155.71°。  相似文献   
82.
未来集控系统的建设应该实现"变电站-集控站分区-总集控站"的三层体系;采用规约集成的办法,融合视频安防、防误闭锁、智能操作票、电压无功的自动控制、继电保护信息等其他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出在实际系统集成实现的时候,应该按实际需求和特性,综合利用相关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在不同层次上实现系统的最优集成.  相似文献   
83.
【摘要】 目的 研究MO.MA球囊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近闭塞颈动脉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至2010年,共收治14例近闭塞颈动脉患者,狭窄程度95%~99%,所有病例可见侧支代偿。其中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11例,表现为脑血栓形成者3例。所有患者均在MO.MA球囊保护下行CAS。对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术中出现TIA发作,2 h后恢复正常。对患者进行随访3~30个月,平均(10.7±7.7)个月。4例行CTA或DSA随访,无再狭窄发生,无病变侧颈动脉脑卒中发生。结论 MO.MA球囊保护下CAS治疗近闭塞颈动脉安全、有效,无法耐受颈动脉血流阻断是主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84.
以新一代燃烧技术的发展、演变及特征为出发点,从燃料改质技术、缸内净化技术和后处理技术3方面归纳了柴油机清洁排放控制技术研究的发展。重点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以及对发动机排放的作用和影响,最后讨论了发动机清洁排放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5.
基于发动机控制系统中涉及到大量数字逻辑电路的开发,进行了以32位微控制器MCF5233和CPLD为核心构架的共轨式ECU开发。其中,基于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完成了数字升压模块的开发和针对喷油器实现了高、低压分时驱动控制;同时,借助于瞬时转速开发了燃油喷射时序和多次喷射控制算法。试验结果表明:新的可灵活调制喷油模式的ECU可以实现任意曲轴角度的喷油定时,在以1 200r/min运行、以3 000r/min/s加速时,最大算法定时误差角度不超过0.033°;同时,利用结构体数组对喷射参数进行定义,仅一次中断服务,即可实现多次喷射模式。其中,多次喷射模式可控制的脉冲数可达到6次以上,且支持不同喷油模式间的自由切换。  相似文献   
86.
熔体超声处理温度区间对镁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镁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分别采取液相线以上处理、液相线以下处理和连续处理三种方式进行熔体超声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区间内超声作用下凝固组织的细化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声空化的过冷形核作用可降低起始形核温度、提高形核率和凝固速度,声流的搅拌作用则可使温度场均匀,加快结晶潜热的释放,从而细化初生α-Mg晶粒。连续处理方式在超声的有效作用温度范围内全程进行处理,其细化效果优于液相线以上和液相线以下处理方式,可将AZ91D镁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由220μm降至约51μm,AZ31B镁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由300μm降至约113μm。  相似文献   
8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较大、污染范围较广,一直是中国食品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采用毒素标准品,分别考察臭氧和电子束辐照对其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 mL50μg/mL的ZEN经2.0mg/L的臭氧处理10s后,ZEN未检出;经12kGy的电子束辐照后,降解率达86%,且0.5~5.0μg/mL时,ZEN浓度对其降解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ZEN在乙腈中较甲醇降解更快。2 mL 5μg/mL的OTA经50mg/L的臭氧处理30s后,OTA降解率为22%,当处理时间延长至180s,降解率仍无显著提高;0.1~1.0μg/mL浓度的OTA经12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后,降解率均在90%以上,且OTA浓度对其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OTA在乙腈中较甲醇更快降解。臭氧较电子束易降解ZEN,电子束较臭氧更易降解OTA。研究结果为臭氧和电子束辐照降解不同真菌毒素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8.
利用压力自控微波密闭消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鹅肝中镉,在固定微波输出功率600W 及阶梯升压方式加热、加压条件下,分析样与混酸充分混合,快速分解,减少了分析液引入污染的机会。方法的检出限0.36μg/mL,变异系数为3.03%,回收率为97.09%~100.86%。本方法实际样品分析,简快、准确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9.
李克 《电子测量技术》2009,32(12):56-57
编码协同将信道编码与协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编码设计为协同伙伴发送冗余信息,从而获得空域与码域的双重分集。提出一种基于补充打孔卷积码和选择反馈协议的编码协同通信方案,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误码率性能和新协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
可伸缩式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的试验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可伸缩式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的工作原理。针对某量产车型的前部结构设计制造了该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的样件,完成了样车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的改装。建立了吸能装置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其在正面碰撞时的响应特性。同时,采用台车碰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该装置在伸出及缩回状态下的高低速碰撞性能。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在伸出状态下能有效增加车辆的碰撞缓冲吸能空间,从而改善碰撞吸能过程,更好地保护车内乘员。在缩回状态下,该装置不会对原车型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