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9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废物填埋处理是常见的一种经济有效形式,但也存在着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从废物处置和环境标准要求出发,在对渗出和暴露部分对人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论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综合评价分析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2.
针对330 MW机组运行中给水温度偏低问题,通过对高压加热器系统、水位、水室检查,最终确定了给水温度偏低的主要原因为水室分隔板密封垫片冲刷严重密封间隙过大;水室分隔板预留孔尺寸偏大。通过更换高压加热器水室分隔板、封堵6号高压加热器蒸汽冷却器水室分隔板部分预留孔等措施,使6、7号高压加热器给水端差分别降低了6.52℃、7.95℃,疏水端差分别降低了1.69℃、1.92℃,基本接近设计值,相同工况3号机给水温度提高了4.21℃,解决了给水温度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针对珲春发电厂除灰系统运行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采取了灰浆泵改高效泵,增装调速离合器,实施排灰自动调节等项综合治理措施,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除灰系统的不安全因素,还使除灰系统耗电量明显降低,维护及检修费用大幅度下降,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4.
珲春发电厂两台100MW汽轮机组,配套N—6815—2型凝汽器,冷却面积6815m~2。额定负荷时凝汽量257t/h,循环倍率60,铜管材料为HSn70—1A(含锡黄铜管)。由于受凝汽器铜管结垢、冷却水质差等因素的影响,凝汽器端差大,经常在12℃左右,1号机凝汽器端差曾高达24℃,影响了凝汽器真空和机组经济运行。1996年初,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珲春发电厂近年来应用节能新产品及通过对热力设备,系统的技术改造和采用合理的运行方式等多种途径,使厂用电率大幅度降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6.
珲春发电厂在2台100MW机组上进行了汽轮机低压缸通流部分,锅炉空气预热器密封,泵与风机及锅炉尾部加装低压省煤器等多项改造,使设备能耗和辅机电耗明显下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7.
28.
给出了不同镜比下的磁场轴向分布的测量结果,实验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测得了4种镜比下的等离子体电位轴向分布,结果表明,各镜比下都可以建立具有热垒形式的负电位轴对称串级镜约束位形,且中心室等离子体电位绝对值随镜比的减小而增加。测得的密度分布与电位分布有类似形式。等离子体参数的典型值如下:东、西端室和中心室的等离子体电位分别为-126V,-105V和-50V;电子密度分另为4.0×10~(10)cm~(-3),3.6×10~(10)cm~(-3)和 2.0×10~(10)cm~(-3);电子温度为43eV。初步测得了电子温度与注入电子能量呈线性关系;等离子体电位绝对值和电子密度随注入电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加;电子密度随磁场平方线性增加。最后,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9.
针对大唐珲春发电厂热网循环水泵运行中节流损失大,供热厂用电率偏高问题,进行了问题查找及原因分析,在理论计算及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对定速热网循环水泵叶轮进行切割,减小了水泵富裕扬程,降低了热网循环水泵节流损失和水泵耗功的技改措施,取得了年节约厂用电量164.24×104kW.h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0.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控制策略是人机交互技术的一种重要基础,在人类对外围设备的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肌电控制策略通过人体的表面肌电信号识别出人体的运动意图,进而转化为控制指令实现对外围设备的精确、稳定控制,改变了使用传统输入设备在便携性、操作空间以及特殊人群等方面的局限性。论述了基于肌电控制策略的发展历程,并比较了表面肌电信号相较于脑电信号作为控制系统输入信号的差异;阐述了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控制策略在康复及辅助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相关应用的未来改进和突破方向;分析和探讨了制约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肌电控制策略发展中涉及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提高肌电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的相关技术问题,并给肌电控制系统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